北师大版数学八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word说课教案2课时内容摘要:

,最后都参加了活动,并且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 S (户)与宣传时间 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 根据 图象 回答下列问题: ( 6)若每户每天节约用水 吨,那么活动第 20 天可节约多少吨水。 ( 7)写出活动开展的第 t 天节约的水量 Y 与天数 t 的函数 关系 . 答案:( 6)第 20天可 节约 100吨水; ( 7) 4 20Yt . 意图: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用函数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效果: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加深 了 对一次函数 图象 和性质的运用 . 说明: 视学生 的掌握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给出这个问题的第( 8)问.(见 分层教学第 3题 ) 第七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 本节课主要应掌握以下内容: 1.能通过函数 图象 获取信息. 2.能利用函数 图象 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这节课知识系统化,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 ,从小结中感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 教师视其情况 ,可以选择展示一些前面小节中用过的实际问题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八环节 布置作业 内容: 1. 课外探究 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一次函数关系来表示的实际问题。 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编制一道数学题与同学交流 . 2.课外作业 习题 六、教学设计反思 ( 1)设计理念 一次函数是 刻画现实世界变量间关系的最为简单的模型,其应用比比皆是.在教学设计中,争取选用最具有现实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方面力求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运用,另一方面,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 2)评价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对 图象的识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一次函数与方程 200 10000 20 t/天 S/户 0 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 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学生对“议一议”、“想一想”的探究 情况和学生对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认识状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学生的方法有道理,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 ( 3) 分层 教学 1. 某种摩托车的油箱最多可储油 10 升,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 y (升 )与摩托车行驶路程 x (千米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 图象 回答下列问题: ( 1) 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多少千米。 ( 2) 摩托车每行驶 100 千米消耗多少升汽油。 ( 3) 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 1 升时,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行驶多少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 分析: (1)函数 图象 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摩托车行驶的最长路程. (2)x从 0增加到 100时, y 从 10 开始减少,减少的数量即为消耗的数量. (3)当 y 小于 1时,摩托车将自动报警. 答案: (1)观察 图象 ,得 当 0y 时, 500x 因此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 500千米. (2)x 从 0增加到 100时, y 从 10减少到 8,减少了 2,因此摩托车每行驶 100千米消耗 2升汽油. (3)当 1y 时, 450x 因此行驶了 450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 2. 某同学将父 母给的零用钱按每月相等的数额存放在储蓄盒内,准备捐给希望工程 . 盒内钱数 y (元 )与存钱月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如图所示. 观察 图象 回答 下列问题: ( 1) 盒内原来有 多少 元。 2 个月后盒内有 多少 元。 ( 2) 该同学经过几个月能存够 200 元。 ( 3) 该同学 至少存几个月 存 款才能超过 140 元。 解:( 1) 40, 80. ( 2)当 200y 时, 8x ,所以 该同学经过 8个月能存够 200元. (3)观察 图象 可知,该同学经过 5个月能超过 140元. 3. (续前一问题 )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学校的小明意识到节约用水 的重要性 ,当天在班上倡议节约用水, 得到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 从宣传活动开始,假设每天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增加数量相同,最后都参加了活动,并且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 S(户)与宣传时间 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 根据 图象 回答下列问题: ( 8)写出活动开展到第 5 天时,全 校师生共节约多少吨水。 答案: ( 8)第 5天时,全 校师生共节约 160吨水 . 意图: 学生知识上有一定的分层,可更好地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选择上述题目要求学生分层完成 . 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