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上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内容摘要:
印度的民族起义: ( 1)背景:。 ( 2)经过:时间 ,领导者 ,杰出人物。 ( 3)影响:。 板块二: 情景再现,体验、探究历史(体现二、三维教学目标) 传统社会的变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战乱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判断在古代印度历史上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战乱频繁,社会极度动荡。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 1) 古代印度战乱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 2) 古印度的传统社会是怎样变迁的。 ( 3) 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略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古代印度,政治上的种姓制度和经济上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这个社会的传统特征。 从 10 世纪起,印度就不断遭到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攻击,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断更迭。 古老印度的传统社会也随之不断变迁: 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16世纪,蒙古人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正是由于长期的纷争和动荡,从而造成了印度的落后,印度社会由盛转衰。 请学生结合当代的国际形势思考、讨论:你认为现存国际上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情况。 请举列说明,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观念。 过渡:当古老的印度开始走向衰落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荷开始入侵印度,那入侵的情况怎样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 “ 贪婪的殖民者 ” 贪婪的殖民者 ( 1) 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请学生阅读 “ 每课一得 ” ,了解东印度公司建立的情况和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 学生了解后,教师强调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机构,它参与了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 ( 2) 克莱武在印度的主要活动。 a让学生相互交流 查阅的资料,并对克莱武的主要活动进行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明确指出:克莱武是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他的行为充分暴露了西方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本性。 b学生表演历史短剧,重现克莱武带领英国士兵在孟加拉国库抢劫金银钱财的情景。 c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克莱武的表白,并让学生阅读: “ 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 我统共取了。北师大版九上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相关推荐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革命爆发后的法国政治状况。 出示《人权宣言》的条款,思考: 《人权宣言》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 当时,追求人人生而平等,要求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的都是哪些人。 《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什么。 三、 热月政变 提出问题,阅读小字文,思考问题: 革命后国内出现的主 要政治派别: 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和执政情况。 热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知识要点:制宪会议制定的文献:《人权 宣言》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片 ,隔世断尘的好去处。 但凡读书人也罢,俗人也好,大多寻思着如此过把神瘾,挥霍大把的时间和闲愁,沉迷于游山玩水,消志在闲情逸致中,然后 谓之雅事。 莫非如此。 究竟是悠哉亦或清淡, 更 或 是 寂寞使然。 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两篇散文。 主旨: 《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 向往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
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 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 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 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
崩溃 29岁竞选州议长 失败 34岁竞选国会议员 失败; 37岁当选国会议员 39岁竞选国会议员连任 失败; 46岁竞选参议员 失败 47岁竞选副总统 失败; 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51岁当选美国总统 ★ 四、评价林肯: 林肯领导 美国内战 并取得胜利,颁布了 《 宅地法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废除了 黑人奴隶制度, 维护了 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 扫清了障碍。
要求给草坪涂满色,并比一比谁第一个涂完,其余同学分成两组为他们加油。 (学生对比赛结果产生异议) 为什么不公平。 看来比赛结果和草坪面的大小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探究 “面积 ”概念。 二、物体表面的面积。 ,我们教室 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 并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 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 师小结
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 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 2. 请学生说一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是抓住两点。 ( 1)沿着对称轴对折。 ( 2)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完全重合。 二、专项练习 1. 课文第 15 页“练一练”的第 3 题。 第 2 题: 第 1 个图。 先让学生说一 说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