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内容摘要:

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 约公元前 21 世纪,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 ,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等。 教学重点: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教学难点: 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三、学情分析 、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 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 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呢。 下面我们就学这些内容。 (新课学习 ) 一、 “家天下 ”的夏朝 阅读思考: ( 1)夏朝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时候。 ( 2)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王位世袭制和禅 让制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书后回答问题。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尧 舜 禹 启 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的活动中心。 夏朝历经 13 代、 16个王,历经 400 余年的历史,它 的最后一个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主要通过三部分来完成) 本目的学习首先可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商汤灭夏、商为何一再迁都等情况。 通过阅读课文,比较商朝比夏朝进步的地方。 说说有关商纣王的故事。 商朝的政、经、文和夏朝相比有哪些进步。 ( 1)政治:商朝疆域有所扩大,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 2)经济:①农业有了显著发展,畜牧业也有相应发展;②手工业中青铜器铸造是最重要的部门,商朝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 3)文化:商朝的使用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朝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禅让制 世袭制 三、武王伐纣(主要通过三部分来完成) 1. 首先可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周的起源、武王伐纣、《周易》等基本情况,看完后问学生得到了哪些信息。 2. 然后思考两个问题:( 1)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西周的经济 一、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人工灌溉 二、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 三、建筑业:开始使用瓦 夏商西周的更迭 动脑筋 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说说你的看法。 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制度是否进步看它是 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 6 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内容标准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 2)了解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 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 3)识读 “周初分封略图 ”,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成 末代君主 夏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亳、殷 纣 西周 公元前 1046 年 武王 镐京 幽王 ( 1)通过参与模拟贵族、平民与奴隶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情况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 2)通过参与设计 “西周社会 网络示意图 ”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分封制 ”和 “礼仪教化 ”,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 “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 ”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严密的阶级结构和森严的等级关系。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 “西周的分封制 ”一目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 “贵族、平民与奴隶 ”一目主要介绍当时的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 “刑法、军队与礼仪教化 ”是统治阶级通过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来统治人民。 教学重点: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三、学情分析 、抽象的概念,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可以在这个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周朝疆域辽阔,假如你是周王,你准备如何管理你的国家呢。 (新课学习 ) 西周的分封制主要通过一段视频结合课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来解决。 一、西周的分封制(阅读思考) 1.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2.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 为什么要分封前代贵族后裔。 4. 周初有哪些分封国。 这些分封国集中在什么地方。 说明什么。 5. 分封制有何意义。 在讲第 4题时结合《周初分封略图》,注意古今地名的比较,影响最大的诸侯国的名字。 在讲第 2 题时,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图,加深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在讲第 4 题时结合《周初分封略图》,注意古今地名的比较,主要的诸侯国的名字。 在讲第 5 题时可以提问 “分封制 ”能永远 “以藩屏周 ”吗。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看书思考)。 各阶级是做什么的。 他们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材料解析: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问题:这则材料反映了 什么。 角色扮演: 假如我们处于西周社会,围绕着贵族、平民、奴隶可能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你叙述出来,如果由小组表演出来,将会更棒。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本目的学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完成教学,在讲到刑法时再来完成书上的 “想一想 ”。 1. 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 军队、刑法 ——暴力手段 礼仪教化 ——怀柔政策 2. 什么是礼。 礼的实质是什么。 礼仪教化有 何作用。 动动手: 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祖父母到你本人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称谓。 第 7 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史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 3)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1)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 2)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收集和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 趣。 ⑵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到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 “春秋五霸 ”和 “战国七雄 ”, “春秋五霸 ”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 “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众,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头 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理解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三、学情分析 ,有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 ,人物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关注。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屏幕展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 首先让学生了解 “春秋 ”“战国 ”名字的由来。 一、春秋五霸 首先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个。 (二说)他们为 什么会争霸。 (周室衰微 , 诸侯强并弱,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然后让学生根据春秋形势图,掌握具体的地理方位。 可以结合今天的地名,如可提问当时我们的家乡所在地处于哪一个诸侯国。 由五霸导入第一位霸主,提问 “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教师稍做整理 1. 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2.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3. “尊王攘夷 ”,策略正确。 讲到第 2 点时可提问 “管仲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 ”(一箭之仇,管鲍之交) 讲到第 3 点时要 让学生知道什么叫 “尊王攘夷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