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七上大一统的汉朝内容摘要:
“文景之治”经济的发展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 物质基础。 汉武帝登基以来,他采取什么政策对待人才。 (影像资料) 汉武帝面临国内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 它是如何由来的。 学生根据短剧可起如下名称 ( 1)文帝拒收千里马 ( 2)文帝景帝注重农耕生产 ( 3)文帝提倡节俭,不修露台 ( 4)文帝“以德化民” — 、 文景之治 ( 1)奖励农耕 ( 2)提供节俭 ( 3)重视“以德代民” 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满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学生答:选贤任能 学生答:王国问题, 汉初、刘邦为巩固统治,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在讲师相关内容时,给予肯定,归 纳不全面时,教师要给予补充。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随着问题难度的提升,学生在启发下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板书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现在我 们看一看武帝的父亲景帝时出现了怎样的王国问题。 请你通过看影像资料和大家议一议资料中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发动叛乱的首领叫什么。 他的身份是什么。 借口又是什么。 五国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过渡语: 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呢。 作图示意: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这么大 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 (阴影部分) “七国之乱” 刘濞 吴王 “诛晁错、清君侧” 没有 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屏幕上,跃跃欲 试,举于发言学生带着问题影像,会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板书( 1)颁布推恩令 通过图形变化来讲述诸侯王封地的缩小,比较直观形象,而且利用图的趣味性,会引发学生进一步寻根求源的欲望,比较容易解决。冀教版历史七上大一统的汉朝
相关推荐
2. 用同一种四边形也可以镶嵌 在用四边形镶嵌的图案中,观察到:每个拼接点处的四个角恰好是一个 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176。 ,所以它们的和为 360176。 . 3. 从拼接活动中,我们知道了:要用几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镶嵌一个平面,需使得拼接点处的各角之和为 360176。 . 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得知:用形状
,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5:58:52) 银城铺乡大八里 刘宁对大家说:孙老师对文本解读的非常细致,正如王崧舟所说:“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 你自己。 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诗意,你的文本细读就有多诗意。 (15:59
橱窗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交流。 第二课时 一、围绕保罗两次错猜仔细品味重点句子,理解句子含义。 检查自学效果。 教师相机指点 教师指导 一、 引导学生先找到相应的段落,勾画出保罗和小男孩儿的对话,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
个词构成,中间用两个间隔号连接。 (二)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编者后加的,编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 作者又会在文章里写些什么。 请自读课文 ,哪一句最能揭示课题。 出示课 件 三、身临其境,细读课文 “疑是 思之始”,将课文题目加以对比,在猜测中生疑,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 默读课文,看看文中 围绕祖父、后园和“我” 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些事情。 简单概括一下,试着写出小标题。 1.第 1
克( g) 毫克( 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底面直径和柱高均为 39mm的铂铱合金圆柱体,它的质量是 1kg的标准 现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 基本单位 : 千克( kg) 请你换算: 5t = 5 103kg 50 = 5 104g 50mg = 103g 10g = 50kg = 10 = 104g 103mg 50 103g = 5 102g
“小图”。 “小图”中的元件不被遮罩,在影片播放中都能显示(与遮罩层无关);“大图”中的元件是被遮罩的,需要透过“镜”元件才能看到。 插入“放大镜”图层是为了使这个动画更加真实,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 A学生看书 P33上,自已试着来做。 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 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 A学生看书 P33下,自已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