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进度27页内容摘要:
起来学一首新歌《数鸭子》,让小鸭子也听听我们的歌声,好吗。 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学生可即兴律动。 开放式的教学能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 学 请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几个“ 0”。 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跟着节奏拍手,遇到“ 0”时,双手摊开,表示空一拍。 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创编动作。 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重点注意:①几处休止符的地方,要收音收得及时,不拖拉(特别是鸭子的叫声)。 ②相同的两句歌词结束音( 21 23 5 0 和 21 23 1)不要混淆。 按意愿分组进行律动表演。 汇报演出。 让学生朗读歌词,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这对唱好歌曲是大有裨益的。 按意愿分组,有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结束 师言:今天我们学习《数鸭子》这首歌,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师生再见 利用歌曲内容陶冶情操,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第四课 《长鼻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呼管弦乐《小象》 演唱歌曲《小象》 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象》。 通过合作创编,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磁带、音响、钢琴,若干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发兴趣 导入新课 播放轻快活泼的音乐。 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刚才听到的音乐像是什么动物。 你还知道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吗。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说出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并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给学生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进一步学习和兴趣。 二、 聆听音乐 模仿表现 提问:你知道有关象的知识吗。 它们吃什么。 住在哪里。 请同学们找小象的脚印。 播放《小象》音乐,提示: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 小象叫了几次。 再放音乐《小象》的音乐。 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提问。 2 在书上找到小象的脚印。 初听乐曲《小象》讨论老师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再听音乐,自由模仿小象的跑、叫,但要合着音乐的节拍。 通过完整地聆听音乐 ,对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有全面的了解,通过模仿音乐形象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小象的可爱,并且激发孩子们的喜欢之情。 三、 表演唱歌 合作创编 播放录音范唱。 再次播放范唱。 老师弹奏歌曲。 反复播放范唱伴奏,并巡回指导 请代表上台表演。 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边听边唱歌曲,了解歌词的含义。 随着音乐演唱歌曲。 各小组创编表演。 小组代表上台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用听唱法学习歌曲的演唱。 通过演 唱、表演及打击乐器伴奏,全面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更使孩子们在合作中得到快乐。 四、 结束部分 老师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播放《小象》歌曲的伴奏。 对同学得到的表扬加以肯定。 随音乐唱着新学的歌曲走出教室。 让孩子们在鼓励与肯定上的氛围中结束这堂课,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大象》 演唱《两只小象》 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表演,充分感受大象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理解歌曲《两只小象》的内容,有感情地 演唱。 通过表现音乐,懂得珍惜动物,体会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能够准确拍击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 磁带、钢琴、影碟设备、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发兴趣 导入新课 播放《小象》音乐。 启发谈话:说说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导入新课。 孩子们随音乐边唱边走进教室。 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聆听音乐 理解表现 提示:大象的音乐是缓缓沉重 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播放音乐《大象》提问: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 再次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模仿大象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 大象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播放影碟。 回答老师提问。 欣赏管弦乐《大象》,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再次聆听音乐,模仿大象动用,合着节拍。 回答老师提问,比较两种音乐的不同。 观看影碟中的大象与小象,对比其不同的音乐形象。 通过了解大象的习性来理解《大象》音乐中的形象。 让孩子们模仿大象的动用和观看动画片都是为了使同学们 更深地进行对比来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三、 学唱歌曲 多次播放录音范唱《两只小象》 提示: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 老师伴奏。 老师播放录音伴奏。 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并学会歌曲《两只小象》。 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次演唱歌曲。 听琴演唱,用动作表现,帮助记忆歌词。 有感情地和老师边唱边表演,个别同学自愿用打击乐器伴奏。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模仿力,用动用表演帮助记忆歌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四、 合作探究 出示 图片,讲故事。 提示:小象怎样走。 出示节奏图,老师示范念其中的一条。 分三组分别表演大象和小象,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请孩子们自由组合进行表演,老师予以肯定与表扬。 看图片,听老师讲小象、大象的故事。 回答老师提问前模仿小象与大象走路。 看图,听老师念节奏,并懂得图的含义。 看图分三组进行表演。 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初步接触节奏图时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自由组合,得到老师肯定后,让孩子们更有信心,也更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第五课 《跳起舞》 (三课时)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一年级( 2册)第五课 设计理念: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姐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了 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重点感受内蒙的音乐,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内蒙音乐。 将音乐与舞蹈、人 文等姐妹艺术形式的有机地融合。 整个单元的教学以学生渴望了解内蒙古大草原 —— 歌唱内蒙古 大草原 —— (用舞蹈)体验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的心理为线索分三课时进行。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乐曲的聆听感受内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用进行表演。 能听辩 音乐间的强弱(力度) 变化。 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 了解、感 受内蒙人民的生活。 第一课时 《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内容: 《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表现的作用。 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或形体动作创造性地随音乐强弱变化进行表演《我是人民小骑兵》养成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节奏引入 用双响桶或木鱼或者徒手在钢琴盖上敲击 由弱到强再次敲击 播放骏马奔驰的录象 随音乐节奏做相 应的动作分别回答并表现自己的音乐想象(可用手、脚或鞋子或筷子等表现) 说说音乐的音响有什么变化。 音响从弱到强又让你感觉到什么。 并进行表演。 (如:木匠钉钉子,鸡啄米,骏马奔驰) 使学生养成仔细听音 乐并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随音乐动的习惯通过仔细聆听,感受力度的变化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作用 通过视听结合的感官 进一步感受由远而 近的音乐形象 感受 音乐 《我是 人民小 骑兵》 完整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听是谁骑着马儿从远处奔来。 听完可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啊。 听是谁骑着马儿从远处奔来。 听完可告诉我们的心情怎样啊。 出示草原小骑兵的画面,简要介绍草原小骑兵(同步播放《草原人民小骑兵》作为背景音乐) 再次播放音乐 引导学生听出音响中马儿由远至近,及由到远的部分在哪里。 并表现出来。 谈论音乐给你的感受 了解草原小骑兵的作用和本领(蒙古族的少年)使学生对小骑兵产生敬佩之情 随音乐律动 从音乐感受(学生所回答的情绪)中想象小骑兵的音乐形象听到渐强或渐弱随音乐的变化而调整表现的力度或幅度 激发学生进一步聆听音乐的兴趣 利用简介的机会复听音乐,加深音乐印象 提高聆听质量,听辩音乐办度变化 表演 音乐 《我是 人民小 骑兵》 播放音乐多遍 让学生看图分组创编故事 有选择的挑选一些较合理或较有创造性的动作进行集体表演 播放音乐并放映故事图片让学生完整表演 布置作业:收集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包括音响制品、图片等 分组讨论创编小骑兵的故事随音乐进行故事的表演,对表演进行评价 个别学生再表现 集体学习优秀的表演动作 全体学生随音乐表演 用简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机动) 通过音乐聆听让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发挥学生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二课时 《草原就是我的家》、《挤奶舞》 教学内容: 《草原就是我的 家》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草原人民的美好生活,用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听音乐进音乐教室 播放《草原人民小骑兵》 骑马律动入室 把学生再次带入美丽的大草原 了解 草原 人民 的生 活 组织学生展示收集成果,引导学生以蒙古人民的娱乐生活(音乐、舞蹈)开展,也可对草原美景及蒙古人民的吃、住、行等方面进行展示。 (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作为背景音乐) 分组合作进行展示 对各组收集材料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有关知识。 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旋律印象 歌唱 大草 原 听。 草原上的热情好客的小朋友正骑着马,用他们美妙的歌声来邀请我们去草原做客呢。 完整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 准备多幅图画,其中四幅是表达歌词内容的图片在画面下打上歌词 再次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看看歌曲演唱的顺序是怎样的 用钢琴弹奏歌曲的旋律让生跟琴轻声唱全曲 再放歌曲的录音 进一步引导,这么美的地方,这么好客的人们,你愿意成为草原中的一员吗。 现在就让我们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 播放多媒体 软件 完整聆听《草原就是我的家》 说说歌声中唱到了那些内容(从师准备的画片中选择并粘贴在黑板)认识“挥”字 调整画面的先后顺序 轻声跟琴唱全曲 说说蒙古族小朋友是用怎样的情绪歌唱他们美丽的家乡的 完整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 进一步熟悉歌词 能随琴声轻声的歌唱,让学生养成轻唱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用真挚的歌唱 表演 歌曲 《草原 就是 我的 家》 小朋友们的歌声是如此美妙,你们的舞一定也跳得不错吧。 组织分组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提醒学生合着音乐做动作 连 续播放歌曲录音 (教师因科学合理地处理学生评价中所指出的“不足“把握是否具有音乐性的原则。 ) 分组创编歌曲的表演分组展示歌曲的表演 评价:由学生互评,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发挥学生音乐想象,锻炼。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进度27页
相关推荐
素材,予以消化、变异与发展,并结合经过提炼的生活动作,使特定的丰收女的舞蹈形象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具有地域的特征;既能营造出喜获丰收的氛围,又能宣泄出无比欢欣的情绪。 《丰收歌》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道具的选用。 一是用得好,二是用得巧。 好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巧在富有变化的多样性。 《丰收歌》根据生活的真情实况,将劳动妇女常用的白汗巾演变为作品中的长纱巾
逃难老乡的对话,看完他们的对话想一下:这个乐章表现了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现状。 (幻灯片:《 河边对口曲》) (两个老乡痛定思痛后又是怎么做的。 ——寻找出路,投身到伟大的民族抗日武装斗争中去,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 )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朴实的对唱、合唱歌曲。 它汲取了山西民间音调,在乐曲中采用了民间锣鼓伴奏的一些手法,突出了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保卫黄河》 这是黄河边上两位老乡的觉醒
情绪是更加激情、豪放。 2 、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啦来演唱。 这一次老师提一个要求,请把将一部分的抒情悠闲,第二部分的热情豪放的情绪能够对比着表现出来。 指出知识点,难点变化音,重点练习。 ( 1) 升 FA音的练习。 ( 2 ) 我发现同学们还有一句 唱的还不够好,一起找找看看哪一句需再练练。 完整唱歌谱 要求学生根据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内容 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T:同学们
想到什么 ? (2)“前进 ”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 (),为什么 ? (3)为什么 “前进 ”“前进 ”“前进 ”最后还要加一个 “进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 21 世纪我们要 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 “上行 ”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 “上行 ” (2)举一反三,
学生先欣赏一遍歌曲。 欣赏配有歌词的课件演示歌曲,使学生完整的感受歌曲,直观的理解歌词。 师:你能体会这个勤劳的小朋友在劳动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高兴、很愉快、、 师:如果在上学的路上妈妈对你说:书包这么重我来帮你 拿吧。 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人帮忙也行的、、 (从感知出发,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师生交流,从情感、态度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表情的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 学会歌曲后,对歌曲的演唱速度、力度进行二度处理并尝试加入声势伴奏进一步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手段进一步表现和丰富歌曲 教学过程: 一、 律动(进草原)( 3′) 师:今天,草原上好客的小牧民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的大草原上玩。 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