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汽车耗油量问题参考教案2内容摘要:
均耗油量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然后介绍汽车耗油量用“升/100 千米”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5015=35(升) 35743224=350(千米) 35247。 350=(升) 师:计算出的 是什么。 生:汽车行每千米耗油 升。 师:老师告诉你们,由于汽车的速度很快,在汽车行业,耗油量都是以 100 千米来算,也就是按每行100 千米耗多少升油算。 板书:升 /100 千米。 师:算算,王叔叔这辆汽车的平均耗油量是多少呢。 生: 10 升。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 100=10。 教师所以板书: 35247。 350 100=10(升) 提出问题( 2)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然后让学生看书,了解教材中的两种方法。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王叔叔汽车的耗油量,那么这辆汽车到目的地还要耗油多少升呢。 学生口答: 15升。 师: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 生:知道王叔叔离目的地还有 150 千米,又算出来汽车每行驶 100 千米耗油 10 升,也就是行驶 10千米耗油 1升,所以, 150 千米就耗。20xx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汽车耗油量问题参考教案2
相关推荐
也 ” 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 “ 以(之)待乏也 ”。 “ 之 ” 代指“ 皮、絺、舟、车 ” 等物。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见: 又如 “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 句应为 “ 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 ”。 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讲和。 再如 “ 寡人请更 ” 句应为 “ 寡人请更 (之) ” , “ 更 ” 为动词,当作 “ 改变 ” 讲,“ 改变 ” 之后应连带一宾语为
示意图的左端增加 1 棵树,让学生说一说:两端都植树,植树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 / 2 提出题 ( 3) ,在问 题 ( 2) 的示意图上去掉两端的树,其他活动同问题 ( 2)。 讨论:上面三种植树方式,种树棵数和间隔数各有什么关系。 怎样解答。 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总结出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 ◆两侧植树 提出例
概括。 四件事:同乡会争执、酒楼叙旧、报馆案风波、范爱农之死。 深入思考:报馆案风波与范爱农并无直接关系,为何要写。 ( 1) 展现范爱农的真实生活环境。 ( 2) 为“同乡会争执”中范爱农的冷峻作解释。 布置作业:概括范爱农的性格;回忆比较《 藤野先生》《 阿 长与〈山海经〉》与本文传递出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通 过一、二、四件事讨论范爱农的性格特点,抓住他的“冷”与“热”。 “冷”
3 也就是 5 摄氏度和零下 3摄氏度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种意见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参与 生:春节那一天北京天气是多云,最高气温是 5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 3摄氏度。 生 1:表 示北京这一天的气温最高是 5 摄氏度,最低是零下 3 摄氏度。 生 2:表示北京这一天的气温是 5 摄氏度到零下 3 摄氏度,但最高气温是 5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 3摄氏度。
形。 然后,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一样。 让学生观察①和②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形成共识: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 2 倍,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的 12。 教师讲解: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 2倍,我们可以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2 倍后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一
说:我把长和宽分别除以 15,缩小到原来的 115。 画出 的镜框示意图上标出长 4厘米、宽 3 厘米。 结合聪聪的 画 法,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多少厘米。 画图的比例是什么。 教材仍以交流的方式作出回答,红红说:图上1 厘米表示实际长度 15 厘米。 亮亮说:聪聪画的图是按 1: 15 画的。 接着兔 博士介绍:聪聪 画 的示意图是按 1: 15 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