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例尺教材内容说明内容摘要:
说:我把长和宽分别除以 15,缩小到原来的 115。 画出 的镜框示意图上标出长 4厘米、宽 3 厘米。 结合聪聪的 画 法,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多少厘米。 画图的比例是什么。 教材仍以交流的方式作出回答,红红说:图上1 厘米表示实际长度 15 厘米。 亮亮说:聪聪画的图是按 1: 15 画的。 接着兔 博士介绍:聪聪 画 的示意图是按 1: 15 画 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15。 同时在示意图下 画 标 出 “比例尺 1: 15”。 接着,又呈现了丫丫的想法和画出的图形。 丫丫说“我把镜框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110 ,示意图的比例尺是 1: 10”,并呈现了标 出 “比例尺 1: 10”示意图。 最后,教材安排了“试一试”:测量黑板的长和宽,再按 1: 20 的比例尺 画出 它的示意图。 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第 2 题,是把实际图形按比例放大后 画 图的练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和放大与缩 小的基础上安排 的。 例 1,给大头蛙设计名片。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手画图,并了解 1: 1 的实际意义。 例 2“给镜框 画 示意图”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知道像给大头蛙设计名片一样按 1: 1画图不行,要把长和宽按比例缩小后再画图;第二,利用已有的经验 自 己试着画图,学会按比例缩小后 画 图的方法;第三,认识比例尺,把按比例缩小画图的经验提升为按比例尺画图。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按比例尺画简单的示意图。 难点是根据数据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例 1 时,首先给学生动手 设计名片、交流个性化做法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两种形式的名片都符合大头蛙的要求,然后教师重点说明:像这样画出的图形,与要求的尺寸一样,也就是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 1 厘米,我们就说这样的图形是按 1: 1 画 的。 教学例 2 时,首先让学生比画 一下长 60 厘米、宽 45 厘米的镜框有多大,接着提出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按实际长和宽画图,在练习本上 画 不下,可以把它按比例缩小后 画 在纸上。 还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按比例缩小。 为学生自己画图提供帮助。 交流学生 画 的示意图时,先请按 1: 15 画图的同学介绍,说一说是怎样 画 的,把长和宽 分别缩小到几分之几, 画 出的示意图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然后提出“说一说”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明 自。 然后,参照兔博士的话介绍比例尺。 可以通俗地解释比例尺的名称。 如,我们画图时,用尺子上的 1 厘米表示 15 厘米,所以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15。 同时说明,以后画出示意图后,不用在图上标出长和宽的数据,在示意图下 画 写出 画 图的比例尺就可以了。 最后,介绍比例尺的一般书写与规则。 比的前项写 1,表示图上 1 厘米,比的后项写几,表示实际的厘米数。 用一个同学 画 的图认识比例尺后,让同学们给 自 己 画 的示意图标出比例尺,接着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画 的比例尺是多少。 试一试,让学生先测量,再按比例尺画图并交流。 “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 2: 1是什么意思,明确题意后再画图。 第 2 课时(教科书 77 页、 78 页),计算实际长度。 例 1,选择了“某小学的平 画 图”,图中给出了操场、花坛 等 七处设施占地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在图的右下方给出了绘制该图的比例尺 1: 2020。 首先“说一说”提出:比例尺 1:2020 是什么意思。 聪聪说: 1: 2020 的意思是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的 2020 厘米。 然后兔博士介绍: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时给 出 了比例尺的两种数学表达式。 接着“议一议”提出:根据比例尺能算出校园长和宽的实际长度吗。 教材用丫丫的话提示了解答问题的思路“只要测出图上距离,就能根据比例尺„„”,同时给出了计算校园实际长度的两种方法。 方法 1,图上长 10 厘米;实际长: 2020 10= 20200(厘米) = 200(米)。 方法 2,大头蛙先提示:求校园的实际长度还可以把 2020 厘米化成 20 米,再计算。 并给 出 了计算的过程。 “试一试”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图上校园的宽,并计算出校园的实际宽度。 最后,蓝灵鼠提出:你能计算 出 学校的占地 画 积吗。 鼓励学生利用校园实际的 长和宽求 画积。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比例尺和比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平 画 图上线段的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难点是理解把比例尺中 l 厘米表示 2020 厘米长度改为以米为单位的方法,即改为 1 厘米表示20。20xx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例尺教材内容说明
相关推荐
形。 然后,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一样。 让学生观察①和②两个三角形,说一说两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形成共识: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 2 倍,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二个的 12。 教师讲解: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的 2倍,我们可以说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2 倍后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一
3 也就是 5 摄氏度和零下 3摄氏度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种意见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参与 生:春节那一天北京天气是多云,最高气温是 5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 3摄氏度。 生 1:表 示北京这一天的气温最高是 5 摄氏度,最低是零下 3 摄氏度。 生 2:表示北京这一天的气温是 5 摄氏度到零下 3 摄氏度,但最高气温是 5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 3摄氏度。
均耗油量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然后介绍汽车耗油量用“升/100 千米”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5015=35(升) 35743224=350(千米) 35247。 350=(升) 师:计算出的 是什么。 生:汽车行每千米耗油 升。 师:老师告诉你们,由于汽车的速度很快,在汽车行业,耗油量都是以
,先复习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 4题,先复习怎样求百分率,再让学生自己完成。 答案: 2020年: % 2020年: % 第 5题,启发学生想一想:求成活率、发芽率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再试着写 出表达式,然后交流。 第 6题,先讨论:怎样比哪盒橙汁的浓度大。 再自己解答。 答案: 7
否根据给出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合理思考,进而找到答案。 学生可能有不同 的思考方法。 如,①看哪 3 袋的个数和是另 l 袋的 5 倍;②看哪。 袋的个数乘 5 等于其他3 袋个数的和;③先排除不可能的是 20 个和 17 个后,再用 9 个和 8 个试一试哪。 袋是梨;④用 4 袋水果的个数除以 6,商就是 l 袋梨的个数。 答案: 9 个 第 6 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推算并判断。
,在纸上描一个圆,然后剪下来。 学生操作描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做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剪下的圆与物品的面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展示是怎样做的。 对剪的比较圆的学生进行鼓励。 师:剪下的圆与描圆物体的面有什么关系。 生:剪下圆与物品表面的面积相等。 可以让学生把剪下的圆形纸片与物体圆表面重合一下。 提出“将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