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林黛玉进贾府内容摘要:

读、感悟、理解、讨论、比较、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 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 重点、难点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思考 1.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内容,教师可简介《红楼梦》开头 1—5 回的内容。 2.作者介绍最好简要些,切勿把学生引入对作者家世的考证中去。 3.讲授中应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 4.如有条件,让学生看一次《红楼梦》影视剧中的有关部 分,或阅读《红楼梦》全书。 ●教学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可用 ppt 课件及有关《红楼梦》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二、导入 播放《枉凝眉》歌曲: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珠穆朗玛峰。 今天,我们随林黛玉一起进贾府,去见 见贾府的人物,去看看贾府繁盛,并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林黛玉的心境。 三、铺垫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ppt) (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也可以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 1715年,卒于 1763 年。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 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五回的内容。 (ppt) 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 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 之材,是个不符合封 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 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贾敷 宁国公 贾演 - 贾代化 贾珍 —— 贾蓉 贾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赦 贾琏 巧姐 (邢夫人) (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 贾兰 荣国公 贾源 - 贾代善 贾政 (李纨) (贾母) (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所生)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注:画线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 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80 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 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 1)给字正音 敕( ch236。 )造 阜( f249。 )盛 绾( wǎn)着 内帏( w227。 i) 盥( gu224。 n)沐 两靥( y226。 ) 忖( cǔn)度 宫绦( tāo) 嗔视( chēn) (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 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敛, liǎn,收拢;屏, 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 茗, m237。 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 憨, 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懵, 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 “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绔: w225。 nk249。 ,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 3)课后练习题三 态度──神 态 便宜──方便 偏僻──偏激,不端正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五、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 2— 14 自然段) :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其中: 2— 4 段是第 1 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 6 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 2 层。 7— 11 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这是第 3 层。 12— 14 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 4 层。 第三部分( 15— 16 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环境描写 林黛玉进 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 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 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有何作用。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 明确:外观,布局,陈设。 2.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 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3.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往东。 “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 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 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 与别家不同。 5.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总结: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 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 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宁、荣二府都是奉皇帝之命“敕造”的,“荣禧堂”的匾额又是皇帝御笔书赐,室内陈设的“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显示着对君王的忠诚和尊敬,来往的宾客也都是“座上珠玑昭日月”的豪门贵族。 作品中的人物多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了各自的性格。 二、人物描写 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熟悉人物出场,了解详写、略写的区别,为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课文描写人物很成功,尤其是写人物的出场。 作品中 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 见闻来描写的。 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 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的人物实写,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则群体介绍。 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 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 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这样写,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 这其中,又与环境描写穿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分、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 例如王熙风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分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 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 又因为她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 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分,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 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 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分,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 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 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