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内容摘要:

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 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 最生动 、意蕴 最丰富 、使用 最灵活 、表现力 最强。 蝉 —— 高洁 莲花 —— 不染 松柏 :坚贞、孤傲 鹧鸪 —— 离愁别绪 鸿雁 —— 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 :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鸾、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 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杜鹃的哀鸣 —— 表达 哀怨、凄凉 或 思归 的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还啼血)。 ………… 懂审题 明确指向 ——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阅读下面两首宋人绝句,完成① — ②小题 小松 杨万里 乌桕 平生 老染工 ,错将铁皂作 猩红。 小枫 一夜 偷 天酒,却倩孤松掩 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 清覆 蔷薇 酽 , 熏满 千村万落 香。  (1)两首诗中的 “ 掩 ” 和 “ 熏满 ” 历来为人称道, 选择一处 , 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 2分)  选择分析 “ 掩 ” :  参考答案:  “ 掩 ” 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  例:  “ 掩 ” 字用得妙。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秋天的枫树以人的情态 ——它的红色被作者想象成酒醉的表现。 “ 掩 ” 字生动而富于感情地展现了枫树被孤松遮掩的姿态和色彩,使全诗更加活泼;同时引发读者想象,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 ( 2分)  选择分析 “ 熏满 ”:  参考答案: “ 熏满 ” 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 例 1: “ 熏满 ”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花香弥漫了千村万落,说明花香传播的范围极广,从而突出了花的香味非常浓,也突出了花开得极好。 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也闻到了花香,也联想到了花的婀娜。 (2分 ) ( 2) 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侧重从 什么 角度 写 景色之美 的。 解题: ①结合诗句(落实 ) ②两首诗(比较) ③景色之美(同) ④写景角度(异) ⑤角度 —— 远望、近观 仰视、俯瞰 视觉、嗅觉、 听觉、 …… ( 形象、气味 、声音 …… ) 甲诗从 色彩角度 写秋季美景。 诗人用拟人手法,把乌桕写成“ 老染工 ” ,小枫去偷天酒。 “ 猩红 ” 、 “ 醉容 ” 都突出了红,生动描绘出了一个红彤彤的金秋风光图。 乙诗从 花香角度 写春光。 小诗先写山花的姹紫嫣红,然后侧重写花香的怡人,尤其是 “ 熏满千村万落香 ” 句写出了香味之浓,在嗅觉上给人以春的美好体验。 4分 《小松》主要从 视觉角度 写乌桕的猩红,小枫的“醉容”,古松的苍翠,描绘了秋景的绚丽多彩;乙诗先写山花的色彩,然后用夸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