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word版教案内容摘要: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 1 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3 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12 3 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 把几种算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 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3。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 1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 2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 3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承前启后的课 ,它是 在前面学过的整十数 ,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 ,引入了一位数与两位数 ,三位数的乘法 ,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并且诱导他们探知新的解决方法 ,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 第六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76 例 2,练习十七的第 3 题。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教学 p26 中的例 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 18 本,王老师买了 3 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 3= 54(本) 1 8 1 8 1 8 3 + 1 8 —— ——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 54 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题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练习十七题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练习十七题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小结(略)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就是在课件的帮助下 ,让学生认识大卖场 中的各种物品 ,针对每件物品中隐藏的数学信息 ,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寻求解决办法 .整节课就是让学生提数学问题 ,十分贴近生活实际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探究 ,完成学习 . 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P79 例 4。 教学要求: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 517 3 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 二、新课教学。 1. P79 例 4 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 正、进行学习。 (3)把例 4 与例 3 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人教版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word版教案
相关推荐
12: 00 8: 05 6: 34 用“时”、“分”、“秒”填空 : ( 1) 小明吃午饭用 30( )。 ( 2) 王老师每天工作时间是 8( )。 ( 3) 飞机飞行 1000 米需要 2( )。 ( 4) 一节课上 40( )。 ( 5)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 4( )。 ( 6) 小明每天睡 10( )。 ( 7) 我们 7( )出发到学校上课。 ( 8) 跑 100 米用了 60( )
8 箱冰棍,每箱冰棍有 30 根,每根 3 元。 杨叔叔 4 天卖了多 少钱。 A 75 千米 B 25 千米 C 35 千米 D 81 千米 E。 左边是王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的行走线路,王叔叔第一天从 A 到 B,第二天从 B 经 C 到 D,第三天从 D 到 E。 他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小明买了 20 枚 8 角的邮票和 40 枚 6 角的邮票,一共要付多少元。 小象出生时只有 100
一下. 总结归纳: 1 厘米= 10 毫米(继续演示课件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 (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 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 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 用手势表示 1 毫米、 1 厘米 (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 1
的走廊大约长 50 米,那么 20 条这样的走廊共有 1 千米。 生:门高 2 米, 500 扇门的高度大约是 1 千米。 师: 大家 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真 不错。 师:估计一下教室的高度 ,教学楼高多少。 (生估计 ) 生:教室有 3 米高,教学楼高约 10 米。 100 幢教学楼的高度大约是 1000 米。 师: 同学 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把 1 千米有多长都想像出来了。
灾难。 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 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 受不了。 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 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 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 拓展延伸: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 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 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