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内容摘要:

0 的组成。 学生:学习时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牢牢记住,完全可以 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4.学习 10 的写法。 ( 1)引导学生观察 10 的字形,并说一说 10的结构: 10 是由 “1”和 “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 “1”,右边是 “0”,合起来读 10。 (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 10 要占两个 “日 ”字格,左边格子里写 “1”,右边格子里写 “0”;先写 “1”再写 “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 3)学生在节上格子里练习写 10,教师作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数数。 ( 1)数实物(数 10 根小棒、 10 个小圆片等)。 ( 2)抽象数数:从 1 数到 10;从 10 数 到 1。 2.完成第 65 页 “做一做 ”的练习,先让学生根据 10 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九第 1 题,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自己填数时的“想 ”的过程,进一步巩固 10 以内数的顺序。 2.完成第 2 题。 在屏幕上出示卫星发射情景的画面,并由学生模拟发射台指挥员从 10 数到 1 发布发射命令。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我国卫星发射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完成第 3 题。 先由学生独立在表格里填 10的组成,然后在完整地说一说 10的组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对全课作小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 10 的过程,初步建立 10 的数感。 2.学会 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 10 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 10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6~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五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 第 75 页及练习十二的第 1~ 3 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 75 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 5+3+2 和 1053 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 5+3+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 1053 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 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 1。 (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 4 只天鹅,又飞来 3 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 4 只天鹅,又飞来 3 只天鹅,可以提出 “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 ”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3 ( 2)屏幕上出现湖里 7 只天鹅飞走 2 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 “4+3”的后面写 “2”,把算式写完整: 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 4 加 3 的后面减去 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 4 只天鹅,飞来 3 只后又飞走 2 只,只有从原来的 4 只和又飞来的 3 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 2 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 1的插 图)说一说算式 4+32 所表示的意义。 ( 4)学习 4+32 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 “ ”和 “ ”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 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 2。 学生:第二步是 7 减 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 2,所以是 7 减2。 2.学习例 2。 (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 “湖里有 4 只天鹅,飞走 2 只后,又飞来 3 只 ”连 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 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 ”。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 4 只天鹅飞走 2 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 3 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 “42”的得数 “2”和 3 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 “2”,并在屏幕上闪动 “ ”。 (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 75 页 “做一做 ”的练习。 (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 7 根小棒,再拿去 3 根,然后又增加 4 根。 (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 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 73+4=8 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 2.计算。 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 1 题。 ( 1)学生分组观察第 1 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 2 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 3 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 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6~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六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 45~ 46 页及练习七第 4~ 8 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 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 “一图两式 ”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 准备第 45 页情境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 7 根小棒、 7 个小圆片、 7 朵花(模型)、 7 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 5 的加法和 2 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 6 和 7 减几的减法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