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ppt课件之二内容摘要:

解释说: “ 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 他在 “ 发明工厂 ” , 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 , 里面有科学家 、 工程师 、 技术人员 、 工人 , 共 100多人 , 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 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 文章主旨 世纪之交 , 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 ,分析了近两百年 ,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 , 并循此提出了 “ 科 ” 和 “ 技 ” 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 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 第 1~ 9段 ) , 回顾近两百年来出现了哪些新事物 , 并分析说明出现许多新事物的原因。 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 第 1~ 2段 ) , 近两百年来新发明屡展出现 , 新事物层出不穷。 第 1段 , 引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话 , 说明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 , 新发明会屡屡出现。 第 2段 , 承接富兰克林的话。 列举近两百年来出现的新事物 , 说明近两百年来出现的新事物几乎无穷无尽。 第二层 ( 第 3~ 9段 ) , 分析出现新发明 、 新事物的原因。 第 3段 , 自问自答 , 以设问句承接上一部分 , 提出这一部分的说明重点:近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的原因是工业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 4段 , 在举例中 , 通过列举数字 , 将 “ 一百年以前 , 世界的农业人口 ” 占人口总数的比率 , 和 “ 今天 , 美国的农业人口 ” 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作比较 , 有力地说明了 “ 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 第 5段 , 通过引资料 、 举例子 、 列数字 , 形象地说明了科技发展之快。 第 3~ 5段 , 总体上说明了一个观点:近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 , 出现这么多新发明的原因是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 第 6段 , 提出世界是由科学 、 工业 、 经济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 , 并对此进行解释。 第一句 , 提出本段说明的重点 , 阐释科学 、 工业 、 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句 , 解释科技和工业的关系。 第三句 , 举统计学的例子说明科学研究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句 , 对上述说明做小结 ,指出一个主要的观点 “ 科技 、 工业 、 经济这三个相互连锁的因素 , 是近代世界发展的总的趋势。 ” 第五句 , 承接上句 , 推测科技 、 工业 、 经济这三者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第六到第九句 , 举人类寿命可能延长的例子 , 说明科技的发展 “ 对整个世界的不可思议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 第 7段 , 从过去 50年的发展中得出一个更重要的结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 8段 , 举半导体方面的例子说明上述结论。 第 6~ 8段 , 分说。 具体说明工业发展如何促进了生产力。 其一 , 科学 、 工业 、 经济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推动着世界的前进。 其二 , 基本原理 ( 科技 ) 转化为工业 ( 生产力 ) 的速度在这 50年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大大增加。 第 9段 , 总说 , 由分说部分得出结论。 用分号分别指出三个结论。 由新事物的层出不穷 , 到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发展 , 再到科学 、 工业 、 经济的连锁发展 , 得出三个层次的结论 , 照应分说部分的分析。 最后一句 , 表达对这些结论的信心。 第二部分 ( 第 10~ 17段 ) , 分析世界现状 , 指出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 , 鼓励人们创新 , 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 这一部分也分为两层。 第一层 ( 第 10~ 13段 ) , 说明 “ 科 ” 和 “ 技 ” 的关系。 第 10段 , 用 “ 在这种情况下 ” 承接上文 , 由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和科学 、 工业 、 经济的连锁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 谈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 也就是这一层的说明重点:多用 “ 科 ” 还是多用 “ 技 ” ,对个人 、 学校 、 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第 11段 , 举 1921年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美国的例子。 第 12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