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内容摘要: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 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 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 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八次防疫 针,口服三次糖丸疫苗,1岁半至2岁、四岁、六 岁时 仍需加强免疫。 可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 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 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 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 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 发现儿童有 过敏史,有 癫痫( 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 禁忌症”,就不能接种。 如儿童患有湿疹、疥 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 养不良,体弱等, 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 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 极 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 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 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 没有接种 “禁忌症”方可接种。 (2)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 察15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 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 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 2天就会好的,(3)服脊灰糖丸后,半小 时内不宜 进食热食及哺乳。 (4)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 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有些疫苗接种后 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 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3次 155)接种卡介苗后3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 (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 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 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 应的措施。 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 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儿童家长或者 监护人应当及 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 儿童家 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 时间 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 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 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 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 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 备 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什么叫预防接种。 小儿时期,由于身体 发育很不完善,防御机能也较脆弱,易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引起各种 传染病。 为 了 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用人工方法将细菌、病毒减低毒性,制成菌苗、疫苗及 类毒素等生物制品,通过注射、口服等方法接种到人体,使之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达到免疫的目的,这 就是通常所说的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有几种方式。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 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 产生相应的抗体。 如同战士平 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 ”。 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 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 通常,免疫在接种后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 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 发病或减轻 症状。 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 短,通常周即消退。 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什么是“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又分“天然” 和“人工”两种。 天然自动免疫。 经感染某种传 染病后得到的免疫力,叫天然自 动 免疫。 由于感染传染病后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不能依靠它来提高人的免疫力。 天然被动免疫。 即通过胎盘及奶汁,把母亲的抗体输给胎儿及婴 儿,使婴儿不易得某些传染病,这就是天然被动免疫。 但 这种抗体在半岁 后就逐渐消失,以后感染 传染病的机会就增多了。 人工自动免疫。 把死的或对人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的 细菌、病毒及其毒素,接种到人体内, 经过一定时间,人体就被刺激 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抵抗某种疾病的能力,这就叫人工自动免疫。 如各种 预防接种就是人工自动免疫,其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把患过某种传 染病后得到免疫的人或动物的血清或制品,注射到没有免疫力的人体内,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例如,注射白喉抗毒素防治白喉、注射胎 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来预防某些传染病等,均属于人工被 动免疫。 为什么预防接种能防病。 当细菌侵入人体时,身体就 产生一种抵抗 这种细菌的物质,叫做抗体。 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发 生有这种细菌侵入人体,人就有抵抗力而不再得此病。 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二次,就是 这些特异性抗体在起作用。 预防接种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人工预防,具体方法是将被特殊处理过 的细菌、毒素或病毒做成各种特异的预防针,然后接种到人身上,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如再有这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人就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消 灭他们,因而不发病或发病很轻。 预防接种后的儿童都能终身免疫吗。 预防接种后免疫效果持续长久与否,要看每种制 剂不同而定,与被接种者的年龄亦有一定关系。 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死疫苗(简称乙脑疫苗)产生的免疫期只有年,而且年龄越小消失越快,所以流行地区需要每年接种。 麻疹疫苗接种一次成功后,免疫效果可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但在出生个月以内的儿童接种效果就不明显。 口服脊髓灰 质炎疫苗(糖丸)的效果也可以 维持几年,但百日咳菌苗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即使间隔周连续注射次,效果也不能持久。 所以有的疫苗每隔一定时间就需要再加强接种。 卡介苗的效果虽比较持久,但有接触 结核病人可能的儿童,到 岁或 岁时就需要再接种,这样才能保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 预防接种毕竟与天然免疫的情况不同,因 为预防接种主要是靠人工的方法把死的或对人体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细菌、病毒或毒素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抗体)。 对人体的这种刺激虽然比自然感染的毒性远远为低而且较为安全,但免疫力的持 续时间也就没有天然免疫时间长久,所以目前 还不可能做到预防接种后终身免疫。 打预防针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预防接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皮下注射法。 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 部位一般 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法。 如卡介苗,采用此法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中上部,也可用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 如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 在前臂内腕侧。 肌肉注射法。 如球蛋白、破 伤风抗毒素等,部位多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及臀大肌上外侧。 口服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如小儿麻痹糖丸。 其他方法:如喷雾法、气雾免疫法等。 预防接种要掌握以下原则:按照免疫程序,即接种的年龄 要求接种。 必须达到全程接种,即每种疫苗必 须接种够量和次数。 基础接种, 应 在岁内完成,岁内完成整个接种。 为什么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 我们知道, 预 防接种可以增加孩子 对传染病的自然抵抗力。 但在预防接种后,不是马上能产生抗病能力(俗称抗体),需经 一至二周或更长时间 ,才能起 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期四至六年,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期一年。 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又有感染 这种传染病的可能。 因此,为了获得较长时间的有效作用,保持人体自然抵抗力,就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复种或加强接种。 此外,由于各种疫苗的性能不一样,有的只需一次接种,有的需经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 预防疾病的目的。 所以,不论是注射或口服疫苗,都必 须按规定的次数进行,否则是无效的。 总 之, 预防接种要有始有 终,坚持把需断续几次的接种按时按次做完,并且还要坚持完成间隔数年一次的加强接种。 只有 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 预防的目的。 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周。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 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 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 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 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小儿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患有皮肤病时。 ()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 ()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 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儿童预防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 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对人体来说 都是一种外来刺激。 活疫苗、活菌苗的接种, 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死菌苗、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 而人体生来就有 “排斥异己”的本能,因此,接种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 这种反应 的轻重,与疫苗种类、质量、使用方法以及接种 对 象的身体素质有关。 应正确认识,并注意与疾病相区别。 以局部红肿为主的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小时左右局部发生红、 肿、热、痛等现象,又称 为局部反应。 局部红肿直径在厘米以下者为弱反应,厘米 为中等反应 ,厘米以上者为强反应。 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淋巴管 发 炎等。 局部 红肿及疼痛多数在天、少数在天自行消退。 卡介苗接种的方法不同,其反应也有所不同。 采用皮内注射后,周后出现反应,局部可有硬 块、脓疱、溃疡、 结痂的过程,一般要持 续月。 采用划痕法接种,周出现反应,局部出现红、 肿、疱疹,周逐渐结痂并脱落。 这种局部反 应一般不必 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孩子搔抓后形成局部感染。 以发热为主的反应:又称为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在接种死疫苗一天内出现,体温在左右为弱反应,。 为中等反应,。 以上 为强反应。 除体温升高外,还可有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 一般在天内消失,很少有持续天以上的。 接种活菌苗或活疫苗 时全身反应比较晚,一般在天才出现。 如麻疹疫苗,一般在接种后一周左右出现。 目前所用的预防接种制剂,大多数反 应都是轻微、短 暂的,不需做治疗处理,天即可恢复正常,中度以上的反应极少。 全身反应严重的需去医院就诊, 对 症处理。 局部红肿可用热 毛巾热敷。 由此可见,接种后出现 局部红、 肿、疼痛以及出现发热等是人体正常疫苗反应的。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