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选修第1课李白诗二首内容摘要:

解 “万古愁 ”。 明确:以怀才不遇为中心,把整个古代史上才智之士未得舒展抱负的愤郁都囊括在内,在结构上照应了开头的 “悲 ”。 诗人要通过饮酒把 “万古愁 ”销尽,表现出一种狂放的情绪。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 “与尔同销万古愁 ”。 这 种 “愁 ”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 “万古愁 ”。 诗人的情绪又由狂放转回到愁苦。 8.归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明确: ⑴ 主题: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概和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与豪迈。 ⑵ 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兴、反衬、用典,直抒胸臆。 四、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 “酒 ”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 ──欢乐 ──愤激 ──狂放 ──愁苦。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 “愁 ”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五、课后作业 1.请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谈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 (提示:政治遭遇;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2.背诵全诗。 第 2课时 一、导入 由前一课所学李白诗歌直接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吟 ”本指吟咏,即作诗。 作为诗体,是乐府歌行体的一种。 “留别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 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 “别 ”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 旧诗分 “古体 ”和 “近体 ”,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3.学生听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诗歌。 4.学生诵读诗歌,注意诗歌意象、意 境,培养语感。 5.教师点拨难句,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大意。 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诗歌中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雄伟的意境,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本诗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结构】 全诗共分三个层次: 第 1层:入梦缘由:天姥山时隐时现,胜似仙境,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诗人充满了向往之情。 入梦原因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 第 2层:梦游幻境:飞度镜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