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word学案内容摘要:

201v 202 ,故s1s2= (12)2= 14, B正确. 2. ( v = vt2= v0+ vt2 的灵活应用 )汽车自 O 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 6 s内分别经过 P、 Q两根电线杆,已知 P、 Q电线杆相距 60 m,车经过电线杆 Q时的速率是 15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过 P杆时的速率是 5 m/s B.车的加速度是 m/s2 C. P、 O间 的距离是 m D.车从出发到经过 Q所用的时间是 9 s 答案 ACD 解析 由于汽车在 P、 Q 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经过两点时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即 st= vP+ vQ2 ,故 vP= 2st - vQ= 5 m/s, A对.车的加速度 a= vQ- vPt = 53 m/s2, B错.从 O到 P用时 t′ = vPa=3 s, P、 O间距离 s1= vP2 t′ = m, C对. O到 Q用时 t′ + t= 3 s+ 6 s= 9 s, D对. 3. (对 Δ s= aT2的理解和应用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 4所示的照片,测得 sAB= 15 cm, sBC= 20 : 图 4 (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摄时小球 B的速度是多少。 (3)拍摄时 sCD是多少。 答案 (1)5 m/s2 (2) m/s (3) m 解析 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 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 s,可以认为 A、 B、 C、 D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由推论 Δ s= aT2可知,小球加速度为 a= Δ sT2 = sBC- sABT2 = 2010- 2- 1510 - 2 m/s2 = 5 m/s2. (2)由题意知 B点对应 AC 段的中间时刻,可知 B点的速度等于 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 vB= v AC= sAC2T= 2010- 2+ 1510 - 22 m/s= m/s. (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恒定,所以 sCD- sBC= sBC- sAB 所以 sCD= 2sBC- sAB= 22010 - 2 m- 1510 - 2 m= 2510 - 2 m= m. 题组一 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1.关于公式 s= v 2t - v 20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B.此公式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C.此公式只 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 D.此公式不可能出现 a、 s同时为负值的情况 答案 B 解析 公式 s= v 2t - v 202a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也适用于位移为负的情况,选项 B正确,选项 A、C错误.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规定初速度的反方向为正方向时, a、 s就会同时为负值,选项 D错误. 2.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1,当速度达到 v时,改为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 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 s t1和 s t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 2= t1t2 2= t1t2 2= a2a1 2= a1a2 答案 AC 解析 在加速运动阶段 v2= 2a1s1, v= a1t1;在减速运动阶段 0- v2= 2(- a2)s2,0- v=- a2t2.由以上 几式可得 s1s2= a2a1, a1a2= t2t1,进一步可得 s1s2= t1t2,选项 A、 C正确. 3.如图 1 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 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 AB= 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