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4来自地球的力内容摘要:
手实验探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完毕,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概括,向同学汇报自己的成果 学生能小结质量的属性 值是定值,约等于 用 G表示重力, m表示质量, g表示 ,那么重力与质 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gmG 或 G= mg 问: g=。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g= “ ”,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例题 1:课本 P113。 学生讨论交流.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进行简单的换算 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指出:一道题目中有两个质量,两个重力,应用角标以示区别,如 m m2, G G2。 例题 2:一块钢锭质量是 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 : m=4t=4 103kg g=求 : G=。 解 : G=mg=4 103kg 104N 答:钢锭所受的重力是 104N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人们常说“这一袋米的重量是 10kg或“买 10kg的大米”都指的是质量,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然而,人们在生活中也常把重量理解为所受重力的大小,特别是还有不少的物理书、科普书也把重力称为重量。 为了回避这些模糊不清甚至彼此矛盾的提法,我们教材中将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称为物重,质量就是质量,不提“重量”这个词。 三 . 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一:用手悬挂拴着重物的细线,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二:将手中的静物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对竖直向下的理解: 竖直向下就是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 学生阅读课本 P114图 622,了解重垂线的应用。 课件展示: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20xx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4来自地球的力
相关推荐
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3 108m/ s,对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加以比较找出不同点。 (四)小孔成像 工作原理: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在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在光屏的上部。 所以光屏上就会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我们在上体育课排纵队时
物理意义: 是表示 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变化量 的方向相同 (二 )加速度的正负 加速度的“ +” “ — ”号,只表示方向。 如 A的加速度为 6m/s2 , B的加速度是 1m/s2,A的速度变化比 B快, A的加速度比 B 大。 (三)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变化情况的关系 a、 v同向 v a、 v反向 v a=0、 v=0, v不变,物体做 运动 (四) 匀变速直线运动
间 ,即 v∝ t,且推导知道 s∝ t2 实验:用“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 结果: s1/t12=s2/t22=s3/t32=„ =常数。 即铜球滚下的位移总是与运动 成正比 推理:在“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中,当倾角等于 时,即物体做竖直下落运动,并且此时的 s/t2的数值
轮能省一半力。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学生分 析 后,教师归纳: 动滑轮的实质 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三)探究:认 识滑轮组 学生活动 3:绕线组成滑轮组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 改变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许多情况下使用起来不方便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 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 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①摩擦生热, 能转化为 能。 ②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转化为 能。 ③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 能转化为 能。 ④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能转化为 能。 ⑤燃料燃烧时发热, 能转化为 能。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 性的。 能源的利用是有 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 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是我们仍然要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