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51页内容摘要:

%+ 18040%) 180( 1- 30%- 40%) 180- 180( 30%+ 40%) 重点追问学生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 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为什么。 教师强调:要积极用简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 4)红星小学男生有 450 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20%,红星小学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你准备先算出什么 呢。 抽生板演,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 1)小黑板出示练习三的第 15 题,让学生在小组里完成,然后抽小组汇报,重点是让学生汇报每次是把谁看做单位 “1”。 ( 2)一件商品先涨价 10%,再降价 10%后,这时商品的价格比原价多还是少。 ①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抽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② 介绍数学方法:例证法。 让学生假设商品原价 100元,从而算出商品最后的价钱。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 今天你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教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作业布置 练习三的第 11~14 题。 教学小结 教师:同学们。 今天你最大的收获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教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第 4 课时解决问题(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6 页例 3,课堂活动及练习四 1~5 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2.能够灵活地采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 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较复杂的 “和(差)倍 ”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 (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① 果园里有苹果树 X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3倍。 梨树有多少棵。 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 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② 学校体育组有排球 X 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个数的 15。 足球有多少个。 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多少个。 请学生独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各个数量。 教师: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 2)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格相差 60 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 3倍。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多少元。 先请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讲评。 这道题把什么看做一倍量。 (裤子的价格)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这样的 3 倍,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两个数量。 (把裤子的价格看做 X 元,上衣的价格就是 3X 元)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根据题意,上衣的价格与裤子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60 元) 根据这个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 解:设裤子的价格是 X 元。 3X- X= 60 学生也可以用算术法解答这道题,只需说出算理和数量关系即可。 教师:如果将 “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 3 倍 ”改为 “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7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解决百分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百分数问题 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 3 (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教师: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明确,例 3 与复习题都是已知上衣与裤子价格的差,以及上衣价格与裤子价格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上衣与裤子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不同的是复习题是用整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例 3 是用百分数表示 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的。 ( 2)在这道题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 “1”的。 谁是与它相比较的量。 (把上衣的价格看做单位 “1”,裤子的价格是与单位 “1”相比较的量) 教师:你能像复习题一样,画出这道题的线段图吗。 全班齐画,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 3)刚才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道题的题意,并根据题意画出了线段图,你能根据刚才的分析,结合线段图,找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并独立解答这道题吗。 请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例 3。 ( 4)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请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方程解:由 “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格相差 60 元 ”可以知 道,这道题的等量关系仍然是 “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60 元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解答。 解:设上衣的价格为 X 元。 X- 70%X= 60 30%X= 60 X= 200 20070%= 140(元)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把上衣的价格设为 X 元比较好。 算术法解:由 “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70%”可知,裤子的价格比上衣便宜( 1- 70%)。 即已知上衣价格的( 1- 70%)是 60 元,求上衣的价格。 所以,用 60247。 ( 1- 70%)就可以求出上衣的价格。 ( 5)刚才同学们解决了有关百分数的数学问题,你们 感觉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过去所学习的整数和分数应用题相同吗。 让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和分数应用题是一致的。 2.课堂活动 出示教科书第 16 页 “课堂活动 ”中的卡片: “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75%”,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信息,用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 1)齐读卡片上的内容。 ( 2)根据卡片上的信息,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哪些关系。 请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 3)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请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 解:设苹果树有 X 棵,梨树的棵数为 75%X。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 X+ 75%X 棵,苹果树比梨树多 X-75%X 棵。 三、反馈练习,熟练运用 1.教师在上述卡片的后面补充 ( 1) “如果苹果树和梨树共有 150 棵,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 ( 2) “如果苹果树比梨树多 150 棵,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 请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时,请同学说出等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第 5 题 先请学生认真看统计表,在看懂统计表后提问:怎样求出妈妈的奖金是多少元。 引导学生说出,只需要根据表格中任意一项支出的钱数和这项支出占奖金的百分比就可以求出妈妈的奖金数。 然后用妈妈的奖 金数依次减去各项支出,就可以求出存入银行的钱数。 用 “122%5%8%”或者存入银行的钱数除以妈妈的奖金数就可以求出存入银行的钱占奖金的百分比。 作业布置 练习四第 1~4 题。 教学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学生自己谈一谈。 板书设计 . 第 5 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7~18 页练习四第 6~10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百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区别,能采用正确的 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勤奋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有关数量)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练习。 1.填写数量关系 ( 1)一堆煤,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 20%,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 25%。 () ○() =() ( 2)工厂 10 月份用电量比 9 月 份节约 10%。 () ○() =()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个数量 ( 1)食堂有大米 X 千克,面粉的质量是大米的140%,面粉有多少千克。 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面粉比大米多多少千克。 ( 2)食堂有大米 X 千克,面粉的质量比大米少 20%,面粉比大米少多少千克。 面粉有多少千克。 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 3)食堂有大米 X 千克,第一天用去了总数的 20%,第二天用去了总数的 25%。 两天共用去了多少千克。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用多少千克。 两天后还剩多少千克。 请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回答。 二、对比练习 1.巩固练习 ( 1)某校有学生 800 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60%,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 2)某校有男生比女生多 120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90%,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 请全班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 2.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 1)学校有 20 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25%,篮球有多少个。 ( 2)学校有 20 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25%,篮球有多少个。 ( 3)学校有 20 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20%,篮球有多少个。 ( 4)学校有 20 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20%,篮球有多少个。 请学生独立列式(或方程),注意对 比每道题的特点。 提问:为什么第( 1)( 3)两题应该用乘法计算,而( 2)( 4)两题应该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因为( 1)( 3)两题都是把足球个数看做单位 “1”,已知足球个数求篮球个数,实际就是求足球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而( 2)( 4)两题都是把篮球个数看做单位 “1”,它是未知数量,所以应该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 3.给下面各题补充一个问题或条件,使问题变完整 ( 1)一筐苹果重 100kG,第一天卖出 20%,第二天卖出 25%,。 ( 2)一筐苹果,第一天卖出 20%,第二天卖出 25%,这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先请学生独立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重点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讲评: ① 两天共卖出多少千克。 ②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卖出多少千克。 ③ 两天后还剩多少千克。 讲评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第( 1)题的这三种情况都用乘法计算,而第( 2)题的这三种情况都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 三、拓展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 18 页的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说出思路。 因为聪聪最后把这杯牛奶全部喝完了,所以他喝的牛奶的量就是 1 杯。 他三次往杯中加的水分别是 1 杯的20%, 35%和 45%,并且最后也喝完了,所以他喝的 水的量是 20%+ 35%+ 45%也是 1 杯。 因此聪聪喝的牛奶和水是同样多的。 作业布置 完成教科书第 17~18 页练习四第 6~10 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 6 课时纳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9 页例 4,练习五 1~2 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纳税信息的收集处理,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税种。 2.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纳税的意义和解决 应纳税额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课前对纳税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王阿姨去税务局纳税片断 屏幕显示:一天,开服装店的王阿姨去税务局纳税,路上遇见小张。 小张:王阿姨,你去哪儿 ? 王阿姨:去税务局纳税。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 (板书:纳税) 二、同伴交流,学习新知 信息反馈,了解纳税 ( 1)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反馈: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纳税信息,了解纳税相关的知识。 ( 2)教师:什么是纳税 ?为什么要纳税。 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反馈: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说出重点内容。 学生 1:纳税的种类有契税、关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 …… 学生 2:税收是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 …… 学生 3: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 3)教师小结。 教师: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 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板书:税率 ( 4)教师:什么是税率。 学生: …… 板书:应纳税额 ( 5)教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现在明白了王阿姨和小张他们谁做得对吗。 说一说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 学生 1:主动纳税。 学生 2:无论是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