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内容摘要:
无人探测飞行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使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板书:探测飞行器 1969 年 7 月,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登月考察 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数据的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2.制作我的“月球卡”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请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汇报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月球的其他信息。 (课件出示月球卡) 下面我们将分四个大组来进行这四个方面的 讨论。 (课件出示讨论交流时的规则:讨论时,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出信息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不能解决的,请记下来。 ) 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用课。20xx春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
相关推荐
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 课前布置 : 调查走读生数量 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 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 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
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 ]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 ] ●调 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学生调查
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 放大镜。 (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 —— 花丝和花药。 b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 进行观察。 c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 —— 子房、花柱和柱头。 d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 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 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
学生交流有关望远镜的资料。 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望远镜的图片,来介绍望远镜的发明和发展,使学生 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习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新型望远镜及其观测到的图片,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了解运载火箭 图片:火箭发展的历史 图片:我国火箭发展史 动画:火箭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火箭的图片
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 nm 是纳米, um 是微米 1 千米 =1000 米; 1 米 =1000 毫米; 1毫米 =1000 微米; 1 微米 =1000 纳米; 1纳米= 10 埃 197。 ) 二、合作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 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
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热身活动:视力大考验。 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片等,让孩子们辨认图片或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雕石的出现,使学生经历了“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了这节课的探究主题。 第二个环节: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 从“想看得清更小的物体,怎么办。 ”到“如果没有放大镜,你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