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教科版科学六下11放大镜word说课稿内容摘要:
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热身活动:视力大考验。 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卡片等,让孩子们辨认图片或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雕石的出现,使学生经历了“不可能”的任务,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内容,明确了这节课的探究主题。 第二个环节: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 从“想看得清更小的物体,怎么办。 ”到“如果没有放大镜,你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两个紧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处,从而开始了本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工具。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发给学生放大 镜,而是给了装了水的塑料瓶、玻璃片等五种物品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一些材料有放大功能,而一些材料不具备。 通过能放大图像的物品互相比以及与放大镜对比,发现具有放大功能的材料和放大镜的共同特点是:透明、中间凸起。 从而理解为什么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把这一活动安排在前,也期使学生经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这一伟大进程,了解到放大镜发明的历史,体验到利用工具来帮助突破人体局限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探究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发现更多的细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20xx春教科版科学六下11放大镜word说课稿
相关推荐
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 nm 是纳米, um 是微米 1 千米 =1000 米; 1 米 =1000 毫米; 1毫米 =1000 微米; 1 微米 =1000 纳米; 1纳米= 10 埃 197。 ) 二、合作探究 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 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
学生交流有关望远镜的资料。 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望远镜的图片,来介绍望远镜的发明和发展,使学生 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习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新型望远镜及其观测到的图片,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了解运载火箭 图片:火箭发展的历史 图片:我国火箭发展史 动画:火箭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火箭的图片
无人探测飞行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使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板书:探测飞行器 1969 年 7 月,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登月考察 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数据的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
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 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3) .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 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 2) 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
电动机的构造; 探究式实验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表达等。 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引导者、组织者,如提示观察的重点、实验的步骤等。 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 惯,教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 主要指导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诗歌的语言作为内容的载体 , 是和整个诗歌的内容相配合的。 分析之时 , 也得兼顾内容。 而诗歌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热情奔放 , 有的深沉委婉 , 有的古朴清纯 , 有的典雅文丽 , 有的工巧精致 ,有的清新自然 , 有的轻灵爽朗 , 有的凝重肃穆 , …… 如赵师秀 《 约客 》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是用语平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