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数学四下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内容摘要:
图法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直观、易懂;列表法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假设法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熟悉,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 比较困难,所以 在这节复习课 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画图法和列表法,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尝试使用假设法解题。 教学目标 复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代数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 通过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从而让学生更熟练解决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 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 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 “假设法”来求解。 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 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 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假设法;一般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列方程法;一般都适合,理解起来教抽象;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以成 P116的第 1 题为例题) 学生独立用列方程法解决; 探讨用假设法解决: ( 1)学生小组探讨; ( 2)小组汇报探 讨结果; ( 3)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用假设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二)综合练习。 用列方程法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 2 题。 用假设法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 3 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 4 题: 第 4 题是知识抢答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如果用“假设法”解决,要注意答对一题比答错一题要多得 10+ 6= 16 分,而不是 10- 6= 4 分。 答错一题则比答对一题要少得 16 分。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 6 题:第 6题是一个游戏活动,和鸡兔同笼问题很 相似。 实际操作时 5 分和 2 分的硬币也可以换成其他方便的教具,如 5 角和1 角的硬币等。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把学习引向深入。 ]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 40 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 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 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 38 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 8 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 大船每条乘 6 人,小船每条乘 4 人。 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 19 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 算出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20xx春人教版数学四下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相关推荐
+□ ) =92200+92□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 +、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 小练: (80+8) 25 32(200+3) 3537+6537
,哪些是三角形。 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 2)三角形表示法; (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
么知道的。 (“奇奇文具店 ”的铅笔盒是 , “丁丁文具店 ”的铅笔盒是 ,只要比较。 ) 师:怎样比较。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策略一: =4元 9角 =5元 1角 5元 1角大于 4元 9角 策略二: 5元多, 5元少。 策略三: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a b = ab ( a≥ 0, b≥ 0), ab = a b ( a≥ 0, b≥ 0)及 16. 1 二次根式 (3) 二次根式意义: 2a =a( a≥
正. ( 1)选择黑板上同学自己出的两道题让同学尝试做一做.两人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做. ( 2)第 107页“做一做”的习题.(集体反馈,做错的同学找到原因后及时纠正.) 自行小结,深化思维.围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讨论,学生得出:学到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两种计算方法及分子是 0的分数等于 0等知识.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 1)卡片口算: + + +
)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提出问题:这里有 3 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 3 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示。 师据生回答板: 3( 1, 1, 1) 1 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 .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