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摘要:
正. ( 1)选择黑板上同学自己出的两道题让同学尝试做一做.两人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做. ( 2)第 107页“做一做”的习题.(集体反馈,做错的同学找到原因后及时纠正.) 自行小结,深化思维.围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讨论,学生得出:学到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两种计算方法及分子是 0的分数等于 0等知识.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 1)卡片口算: + + + + 1- - ( 2)练习二十一的第 6题.全班同学列式解答,投影集体反馈. 变式练习(小黑板出示) ①一块菜地,它的 种茄子, 种辣椒,其余的种黄瓜,种黄瓜的地占( ) A. B.这块地的 C.这块地的 ②一根铁丝长 米,比另一根短 米,两根铁丝共长多少米,列式是( ) A. +( + ) B. - + C. - ( 2)(小黑板出示)想一想:五年级同学为学校铺一块草坪,第一天只铺了全部的 ,第二天 改进了铺设方法后,铺了全部的 ,哪天铺的多。 两天共铺了草坪的几分之几。 游戏(小黑板出示):你认为下面成语分别用哪个分数来翻译比较恰当呢。 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九死一生 大海捞针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第三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 容: 教科书第 92页练习二十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思想教育目标:能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做到认真审题、准确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 自觉养成做作业时专心致志,按时完成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答分数加、减法 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提问: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计算下面各题。 (练习二十三的第 1题)学生板演黑板,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 2题。 学生独立填写,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练习二十三的第 5题。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口答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几分之几。 然后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一、二年级 共占几分之几。 最后让学生们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练习二十三的第 9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卡片,同位之间互相完成此练习。 拿出分母相同的分数 组成算式,然后进行计算。 练习二十三的第 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 8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 94 页例 1 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 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 (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出示一组数: (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 引入: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 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教师 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 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 为例, 与 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 2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 6做公分母, 就是 , 就是 , 加 就等于 加 .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 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引导学生自己认真阅读例 1 第( 1)题 同学集中精力静心自学,其间可以相互讨论。20xx春人教版数学五下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相关推荐
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a b = ab ( a≥ 0, b≥ 0), ab = a b ( a≥ 0, b≥ 0)及 16. 1 二次根式 (3) 二次根式意义: 2a =a( a≥
图法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直观、易懂;列表法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假设法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熟悉,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 比较困难,所以 在这节复习课 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画图法和列表法,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尝试使用假设法解题。 教学目标 复习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方法,分析比较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代数法和假设法的一般性; 通过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
+□ ) =92200+92□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 +、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 小练: (80+8) 25 32(200+3) 3537+6537
)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提出问题:这里有 3 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 3 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示。 师据生回答板: 3( 1, 1, 1) 1 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 .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 ,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板书 : 1/2=2/4=3/6 C,观察一下 :这些分数的分子 ,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与前面 的猜想相回应 . (3)小结 :这里的 相同的数 ,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零除外 ) 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 练习: (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 ① 说出 5个 2的倍数。 (要求: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