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蛟,泣孤舟之嫠妇。 ( )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 )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⑵ 凌万顷之茫然 ( ) ⑶ 渺渺兮予怀 ( ) 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⑸ 而今安在哉 ( ) ⑹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并解释它的意思。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 如 之 望 乎 【巩固训练】 1.下 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 戌 . (xū)之秋 歌窈 窕 . ( tiǎo)之章 飘飘乎如 遗 . ( y237。 )世独立 B. 倚歌而 和 . (h226。 )之 桂 棹 . ( zh224。 o)兮兰桨 击空明兮 泝 . ( s249。 )流光 C. 苏子 愀 . (qiǎo)然 正 襟 . ( jīn )危坐 泣孤舟之 嫠 . ( l237。 )妇 D. 余音袅 袅 . ( niǎo)山川相 缪 . ( li225。 o) 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 . ( c225。 ng)也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 属 . (引申为劝酒)客 纵 . (任凭)一苇之所如 B. 苏子 愀 . (忧愁凄怆)然 正襟 危 . (危险)坐 C. 舞 . (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泣 . (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 则天地 曾 . (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 . . (交错)枕藉乎舟中 3.下列四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无禁,用 之 . 不竭 ②渺沧海 之 . 一粟 B.① 其 . 声呜呜然 ②何为 其 . 然也 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 . 绝壁之下 ②寄蜉蝣 于 . 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①浩浩 乎 . 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 .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徘徊于 斗牛 . . 之间 . . 横江,水光接天 ,望 美人 . . 兮天一方 ,羡 长江 . . 之无穷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 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 ②和③不同 7.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 遗世 羽化 ,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 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翻译下列句子 (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 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_______________。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word导学案
相关推荐
国建筑法式的先进性科学性超前性。 世界建筑史都经历了由木材结构到砖石结构的转变,但是中国在砖石结构中仍然“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采用“木框架”为主要结构方法。 这是因为中国“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第三部分(第 13— 16段),说明中国建筑的“法式”
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 ( 3) “ 落木 ” 与 “ 落叶 ” 的意味有何不同。 明确: 以曹植《美女篇》为例, “ 落叶 ” 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 “ 落木 ” 比 “ 木叶 ” 还进 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 “ 叶 ” 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 木 ” 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举例说明。 明确: 第一, “ 木 ”
漆黑的夜。 导演用一种冷峻而瑰丽的笔调,用白、红、黑这三种对比最鲜明的颜色,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带着荡气回肠的悲壮,永远凝固在我的记忆里。 他凛凛伫立在呼啸的北风中,脸庞被仇恨扭曲,目光前所未有的凶狠,仿佛一只被逼到角落无路可退的野兽,草料场上的熊熊火焰腾起莫名的古怪形状 ,就像地狱的图腾,在他后背打上复仇的烙印,漫天大雪交织成一张密密匝匝的银白色大网,轻轻由空中撒下。
张在需要时可以给我们带来自由之财富和公正之保障的支票。 2.分析听众 分析听众是观点式演说的关键。 通过分析,你不但能了解听众对该话题需要知道或已经知道什么,而且还能了解到听众对该话题有怎样的态度和倾向。 这都有助于你选择相关的例证和事实以及确定恰如其分和合情合理的演说方式。 [析例点评 ] 马丁路德金在 1963年 8月 28日演讲时,他的听众(含潜在的听众)包括政策的制定者
他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 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是“ ”“ ”。 (二)知识积累:给下面的词注音。 服侍( ) 舔舐( ) 怠( )慢溺( )爱 忤( )逆 迷惘( ) 千刀万剐( ) 刽( )子手 威吓( ) 吓( )唬 埋( )怨 埋( )头 坚强( )
可恶吗。 (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 对呀,一个 “ 偷 ” 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齐读 )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 )后两行 —— 景美童心纯。 1. 师引导: 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