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9题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内容摘要:

两份,于明天上午八点半奉送到我室。 C .恭敬不如从命,先生远道而来,执意要收藏拙笔,我也就只好献丑了,请多多雅正。 D .兄弟,我这样评价你虽然有些过奖,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恰到好处,并未过奖。 C • [解析 ] A“ 令 兄 ” 是敬 辞 ,用于称对方的兄长,不能用于自己。 B“ 奉送 ” 是敬 辞 ,用于自己给对方 送 的场合,不能用于对方给自己 送。 C正确。 D“ 过 奖 ” 是 谦辞 ,用于当别人夸 奖 自己时表示 谦虚 ,不能用于自己夸 奖 对方。 8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 导学号 00774324 ( ) A .大家前来聆听我的玉音,这本身也是对我的信任与鼓励,我有何理由不努力讲好呢。 B .我家庭条件较差,能力又不如别人,如果不笨鸟先飞,什么时候才能赶得上你们。 C .等到他酒醒之后,耷拉着脑袋来到我这里解释此事并赔礼道歉时,我早已见谅多时了。 D .我家老爷说了,没有提前通禀的客人,今天上午不能拜见,可以安排到下午 进行。 B • [解析 ] A“ 玉 音 ” 是对别人言 辞 的敬称,不能用于称自己的言 辞。 B“ 笨 鸟先 飞 ” 是 谦 词,表示自己能力差, 恐怕 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正确。 C“ 见 谅 ” 是客套话,表示 请 人 谅 解,多用于书信,不能用于 “ 我 ”。 D“ 拜 见 ”是 访晤 中对被 访 者的敬词,不能用于 访 者。 •二、词语组合性连贯 本自查共设计试题 2 个,每题 3 分,共 6 分,用时 6 分钟。 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3 分 ) 导学号 0077432 5 ( ) B • 古往今来的 杰 出人 士 , __① __是领 袖 人物,无不具有高深的个人涵养,他们对细节的重视程度非 普 通人可以想象。 二 战 英雄、英国首相 丘吉 尔每次接待外 宾 , __② __都要提前几天开始准备材料, __③ __设计每一句话, __④ __睡 觉时都在 琢磨。 我们 __⑤ __只了解他风光的一面, __⑥ __很难想象他为此所 付 出的 艰辛努 力。 • [解析 ] ① 前后是递进关系,选 “ 尤其 ” 更合乎上下文的语气,选 “ 特别 ” 语气上 稍 微差一些。 ② 选 “ /”和 “ 则 ”都可以,选 “ 他 ” 显得行文不够简明。 ③④ 之间是目的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据此可以排除 C。 ⑤ 选 “ 往往 ” 语气上更加合 适 ,选 “ 大都 ” 不合语境,选 “ 常常 ” 语意不合 适。 ⑥ 前后是转 折 关系,选 “ 但 ” 语气偏重,选 “ 而 ”语气偏 弱 ,选 “ /”显得有点 欠 缺,所以选 “ 却 ” 正合 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特别 他 为了 / 常常 但 B 尤其 / 为了 甚至 往往 却 C 尤其 则 由于 就连 / 而 D 特别 则 为 在 大都 / 10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导学号 00774326 ( )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喜欢直截了当, __ ① __ 有些人说话就很委婉。 __ ② __这都无所谓对错, __ ③ __ 有时候,当直截了当地说不太方便 __ ④ __ 抹不开面子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些隐语,这样反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过,使用这种方式,__ ⑤ __ 要确保对方能够听明白, __ ⑥ __ 就是空费心思。 A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虽然 但 或 一定 否则 B 而 尽管 然而 和 绝对 不然 C 但 由于 所以 / 就 否则 D 则 既然 那么 抑或 / 反之 • [解析 ] ① 前后是并列关系,而不是转 折 关系和顺承关系,据此可以排除 C、 D。 ② 与 ③ 之间是转 折 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和 假 设关系,据此也可排除 C、 D。 ④ 前后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据此可以排除 B。 ⑤ 应为表示确定性的 副 词,选 “ 绝对 ” 偏重,选 “ 就 ” 偏轻,据此可以排除 B、 C。 ⑥ “ 不然 ” 语体与上下文不合, “ 反之 ” 语义与上下文不合。 • (一 )考查重点 •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连词、副词、介词和复指性代词。 • 1. 连词 •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连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在句子中只有连接作用。 ② 不起修饰、限制作用。 ③ 连接句子时一般成对地使用,不能随意更换。 ④ 在句子中的位置有约定俗成性。 • 判断连词使用的正误,需要做到六看: ① 看句间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吻合。 ② 看关联词语的自身搭配是否得当。 ③ 看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④ 看关联词语是否滥用。 ⑤ 看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合乎语言习惯。 ⑥ 看关联词语的语体是否与文段的语体相合。 • 2.副词 • 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 副词的语法特点有四: ① 作状语,一般不能作定语。 ② 大多数副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③ 有一定的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能够前后呼应,有的还可以与介词或连词相呼应。 ④ 不能修饰名词。 • 判断副词使用的正误,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① 表达的意义。 ② 表达的范围。 ③ 表达的程度。 ④ 表达的数量。 ⑤语法功能。 ⑥ 表达效果。 • 3.介词 • 介词是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 “ 介宾短语 ” ,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介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 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组成介宾短语后再作句子成分。 ② 不能重叠。 ③ 介词之后不能直接加时态助词 “ 着、了、过 ” 和趋向动词 “ 来、上、下 ” 等。 • 判断介词使用的正误,需要做到以下四看: ① 看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得当。 ② 看有无介词误用或滥用现象。 ③ 看换位之后的表达效果,即把用法相近且容易混淆的介词换位,从而确定介词使用的正确与否。 ④ 看介词与其所带的宾语是否搭配。 • 4.代词 • 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 代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 一般不受其他词的修饰。 ② 可作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 ③ 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 判断代词使用的正误,需要做到四看: ① 看有无代替的必要。 ② 看代替的程度。 ③ 看代词的位置。 ④ 看是否表意不明。 • (二 )常设陷阱 • 词语组合性连贯题命题的常设陷阱有五: ① 混淆句间关系。 如把表示充分条件关系的连词用作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连词,把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混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等。 ② 混淆语法功能。 如把无此语法功能的虚词放到有此语法功能的位置。 ③ 混淆虚词间的搭配。 有些虚词的搭配是约定俗成的,一旦错位,就会出现错误。 ④ 混淆语言习惯。 有些虚词适用于书面语,如 “ 故 ”“ 然而 ” 等,如果用在口语的语境,就会出现错误。 ⑤ 混淆表意程度。 如语境不同,其表意程度也会不同,与之相适应的虚词也要与之相应;有些判断,是或然性的,是实然性的,还是必然性的,都要界定清楚,不能混淆。 • (三 )失分原因 • 词语组合性连贯题的失分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心态不良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 1.不能仔细揣摩整个语段的文体特征、语体特征,失去了从文体和语体两个方面审查虚词使用正误的机会。 • 2.缺乏正确概括这个语段的表意中心的环节,读完语段,就急于做题,甚至没有读语段就做题。 • 3.缺少整理语段思路的环节,搞不清整个语段的层次脉络,就急于做题。 • 4.不能借助虚词的语法功能进行筛查,盲目下结论。 • 5.不能借助排除法作出正确判断。 • (四 )临场技巧 • 1.读语段,明主旨。 每个语段,都有一个表达中心,各个分句乃至各个词语都是为表达这一中心服务的,通过整体阅读,明确语段的主旨,有利于断定相关词语的用法正确与否。 • 2.明文体,理层次。 要辨明该语段是议论性的,还是说明性的。 该语段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各层次之间具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 不可局部入手,盲人摸象,凭想当然办事。 • 3.抓关键,得已知。 凭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