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考诗歌鉴赏内容摘要:

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 1) “ 自怜 ” 与 “ 又作 ” 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 2) “ 湖海 ” 久隔, “ 尘沙 ” 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 3) “ 三年 ” 言时间之长, “ 万里 ” 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8.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 两 题。 ( 8分)(江苏)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 《 阳关 》 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 2)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答:(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抒情或寓情于景。  (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6分)(江西)  金陵晚望 金陵图  高蟾 韦庄  曾伴浮云归晚翠, 谁谓伤心画不成 ?  犹陪落日泛秋声。 画人心逐世人情。  世间无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  一片伤心画不成。 老木寒云满古城。  【 注 】 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 (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  (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 答: (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答: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不难画成的。 ZXXK.COM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辽宁)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 (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清具体说明。 ( 4分)   ( 2)两诗中均有 “ 独坐 ” ,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 4分)  答案 :( 1)王诗写的是 “ 秋夜 ” ,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 1分)周诗写的是 “ 春夜 ”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 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 1分)  (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 “ 不知 ” 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 1分) ,然后回答问题。 ( 8分)(全国 1)  望江南 超然台 ① 作 苏轼 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 寒食 ② 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 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 1)从词中的 “ 咨嗟 ” 、 “ 休对 ” 、 “ 且将 ”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 2)请从 “ 情 ” 和 “ 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