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内容摘要: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布 2012式实施 洁 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洗 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洁剂 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毒 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毒剂 效消毒剂 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效消毒剂 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效消毒剂 菌 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菌剂 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菌保证水平 示为 10医学灭菌一般设定 10即经灭菌处 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伯尔丁分类法 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 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 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度危险性物品 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 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度危险性物品 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度危险性物品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菌水平 到无菌保证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 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水平消毒 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水平消毒 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水平消毒 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效氯 含量用 或 (g/100度表示,物指示物 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和剂 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末消毒 露时间 活时间 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灭时间 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 值 D 活 90%的试验菌所需的 时间(。 毒产品 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生用品 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4 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 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进行消毒。 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 A 的规定,消毒试验 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 B。 菌基本原则 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行消毒灭菌。 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 11 章的规定。 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 洁与消毒。 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毒、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a) 高度危险性物品,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 中度危 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 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 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 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 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耐热、耐湿的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 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 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a) 热力消毒、 灭菌: 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 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 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 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 损伤。 6 用范围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时 回收后, 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 要求。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6.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相关推荐
业务计划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关键行为: 1) 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评估,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提出绩效改进目标; 2) 根据绩效改进目标与相关人员讨论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改进计划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组织文化建设 ( 1)企业文化推动 :以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去推动组 织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并积极传播公司的愿景与核心价值观。 关键行为: 1)
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 及时与顾客沟通,确定顾客的要求; 2) 评审顾客的要求,对产品实现策划,确保设计和开发、采购、制造与服务的提供,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在过程运行中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激励机制,处理好各过程的接口关系和相互作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 c) 间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在管 理职责中,充分发挥管理者代表、各类管理人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1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 “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医疗流程、规章制度等查寻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 目前我院各项业务发展形势较好,结合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高新设备、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
完善吸引投资,改变过去仅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的方式。 从国外发达国家现代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建设之前,相关的物流产业设施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就已经初具规模,使入驻周边园区的企业大幅度增加对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降低物流成本。 给企业和个人入住周边的工业集中区、商贸交易区,种养殖园区提供了物流保证。 4.改善城市环境 通过优化整合现有零散资源,发挥园区系统
法律、法规规定,忽视质量,违 反操作规程造成质量事故要追究责任; 检验人员 a、严格按照产品技术标准对原料、过程产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出具产品合格证; b、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好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保证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c、及时报告质量异常情况,反馈质量信息;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人员 a、熟悉掌握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公司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