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6内容摘要:
13.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比热 B.质量 C.温度 D.热量 第三节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 度升高 1℃ 吸收的热量。 (记住水的比热。 并知道水是常见物中比热最大的 )。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 所放出的热量,也是它的比热。 : Q=CmΔ t Q 吸 =Cm(t t0) Q 放 =Cm(t0t) 无热损时 Q 吸 =Q 放。 、乙两个物体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 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乙两个物体比热之比为 2∶ 3,质量之比为 1∶ 3,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它的含义是。 ,若倒去一半之后,它的比热 ;若加热使它的温度升高,它的比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A.某物体温度升高 1℃ 吸收的热量,跟温度降低 1℃ 放出的热量相等 B.热量是机械能改变的量度 C.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D.冷水和热水的比热相同 ,主要是因为( ) A.水的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 B.水的吸热性好 C.水的导热性好 D.水的比热大 、乙两个物体,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2∶ 1,吸收热量之比是 1∶ 2,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 A. 1∶ 1 B. 1∶ 4 C. 2∶ 1 D. 4∶ 1 ( C 铝 C 铜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 A.热量从铝传给铜 B.不发生热传递 C.热量从铜传给铝 D.无法判断 克的水从 40℃ 升高到 100℃ ,吸收了多少热量。 104焦的热量后,温度降低 10℃ ,求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 500g的铁锅中放有 3kg水把它们升高 20℃ ,共需要多少热量(铁的比热是 103J/(kg℃ )) ,而不用其它液体,为什么。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6
相关推荐
的比较 相同: F浮 =G 不同:悬浮ρ 液 =ρ 物 ; V 排 =V 物 漂浮ρ 液 ρ 物 ; V 排 V 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 F浮 与 G或比较 ρ 液 与ρ 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 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 F则物体密度为:ρ 物 =Gρ /(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
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阅读教材 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阅读 P93 — P94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 5 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完成 P94 的“讨论 1 和 2”。 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拓展反思 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
② 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 ②教师播放影碟。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①游戏: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 ②团结协作
时做到又省力,又 少移动距离。 [来源 :学科网 ] 2.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 3.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量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4.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为 m,当绳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框架上时 ,则“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 n=2m+1
,多观察,多讨论发言。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 初二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说 教学过程
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电功率能测吗。 怎么测。 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互动合作】 进行新课:(实验探究) :如何测量小灯的 功率。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 并 结合学生 上一章测电阻 的知 识,建议学生利用 刚学过的欧姆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 用 (伏安法) 来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