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word学案内容摘要:
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 当堂评价方案 】 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 .导体的电 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R1 和一个阻值为 4Ω的小灯泡串联接入 10V 电路中,已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2V,求电阻 R1 的阻值和电路中的总电阻。 有两个电阻 R1 和 R2 串联在电路中,它们的阻值之比是 5: 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两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R1=8Ω, R2=4Ω,串联后接于 24V 的电源上,则: R1 两端的电压是 V,R2 两端的电压是 V,电路总电流是。 R1=24Ω, R2=12Ω,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电压为 6V 的电路中,则并联后的总电阻为,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_______A,,通过 R1 的电流是 ___________A,通过 R2 的电流是 _____A. 6. 电阻 R1 和 R2并联在电路中,两端所加电压为 12V,如果电阻 R2的阻值为 30Ω,流经 R1的电流为 ,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有一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 ,其电阻是 5Ω ,可现手里只有一电压为 4V 的电源,如果直接接在此电源上会将其烧坏,则需要串联一多大阻值的电阻后,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且不会烧 坏。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学案 姓名 【 学习目标导航 】 ①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②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③ 了解灯丝钨的电阻特性。 【 学习 流程 】 按探究实验七环节进行 【 课前自主预习导学 】 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 测出通过 的电流 I 和它的两端的电压 U 后,可求 电阻 R= 已知某 电阻 R1 两端加上 2V 电压时, A 表示数为 ;再接到 4V 电源两端,电流表示数为 A。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电路中接不接滑动变阻器,原因是 4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通过用 测出通过小灯泡的 ,用 测量出它两端的 ,再根据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一种 测量的方法。 电路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 的位置,其原因是。 【 课堂合作探究导航 】 教学点 1 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小组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思考: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能否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呢。 归纳:如果我们用 表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 表测量出通过电阻中 的电流,利用公式 ,就能间接知道导体的电阻。 这就是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原理,因其使用了伏特表( V 表)和安培表( A 表)所以称其为伏安法。 教学点 2 设计实验测量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 小 明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 表的示数为 5V,电流表的示数为 ,于是得出结论 待测电阻的阻值 为 Ω。 你认为小明的实验 合理吗。 为什么。 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办。 请 画出你们组认为合理的电路图。 比小明的实验多了 ,它在电路中主要起到 作用, 因而可以。 进行试验。 根据你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注意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处于 的位置。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阻值 端。 注意分工合作。 将你们测量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电阻值。 实验次数 电压 U( V) 电流 I( A) 电阻 R(Ω) 1 2 3 观察你们测量的电阻值,有规律么。 为什么。 你认为你所测量的电阻值应该是多少。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测量误差的重 要 方法之一。 教学点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每个小组,分好工,组合电路,进行测量。 你能否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在右侧画出电路图。人教版物理八下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word学案
相关推荐
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电功率能测吗。 怎么测。 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互动合作】 进行新课:(实验探究) :如何测量小灯的 功率。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 并 结合学生 上一章测电阻 的知 识,建议学生利用 刚学过的欧姆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 用 (伏安法) 来 测量
,多观察,多讨论发言。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 初二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说 教学过程
时做到又省力,又 少移动距离。 [来源 :学科网 ] 2.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 3.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量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4.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为 m,当绳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框架上时 ,则“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 n=2m+1
的一段电路,所以对 R1: I1= ;对 R2: I2= ;对串联电路: I= 将 I1. I2. I变形后得 U1=I1R1, U2=I2R2, U=IR,代入电压规律得: IR=I1R1+I2R2。 由于 I=I1=I2,所以 R=R1+R2。 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对于并联电路来说:请同学们自行推证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I=I1+I2;电压规律
有绝 缘外皮的导线和铁钉自制电磁铁。 让学生观察:给学生自制的电磁铁通电后靠近大头针与大屏幕上的电磁起重机比较 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猜想:将相同的因素合并 设计实验: 问:( 1)探究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应保持什么因素不变。 改变什么因素。 怎样比较磁性强弱。 如何改变电流大小。 ( 2)探究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应保持什么因素不变。 改变什么因素。
制的电磁铁有用呢。 (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 大头针 多。 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 吸引大头针。 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 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答: ) 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