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word学案内容摘要:
的一段电路,所以对 R1: I1= ;对 R2: I2= ;对串联电路: I= 将 I1. I2. I变形后得 U1=I1R1, U2=I2R2, U=IR,代入电压规律得: IR=I1R1+I2R2。 由于 I=I1=I2,所以 R=R1+R2。 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对于并联电路来说:请同学们自行推证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I=I1+I2;电压规律: U1=U2对 R1: I1= ;对 R2: I2= ;对串联电路: I= 则 =+ ,由于电压相等,故 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第三步:反馈拓展 —— 教师“补助”点评、总结,提升知识与情感。 学生“再助”查漏补缺,复习巩固 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这些知识。 我还有的疑惑是: 同学们都完成了今天的学习目标,在课下还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讨论一下本节后面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就是要这样勇于 探索、勇于进取,为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自我测评: ,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1000 Ω,通过灯泡的电流是 ______mA. 300 Ω,接在电压为 15 V的电源上,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 ____mA。 若使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 A,则电阻 两端的电压是 ______V。 ,。人教版物理八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word学案
相关推荐
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 当堂评价方案 】 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 .导体的电 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R1 和一个阻值为 4Ω的小灯泡串联接入 10V 电路中,已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2V,求电阻 R1
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电功率能测吗。 怎么测。 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互动合作】 进行新课:(实验探究) :如何测量小灯的 功率。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 并 结合学生 上一章测电阻 的知 识,建议学生利用 刚学过的欧姆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 用 (伏安法) 来 测量
,多观察,多讨论发言。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 初二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说 教学过程
有绝 缘外皮的导线和铁钉自制电磁铁。 让学生观察:给学生自制的电磁铁通电后靠近大头针与大屏幕上的电磁起重机比较 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猜想:将相同的因素合并 设计实验: 问:( 1)探究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应保持什么因素不变。 改变什么因素。 怎样比较磁性强弱。 如何改变电流大小。 ( 2)探究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应保持什么因素不变。 改变什么因素。
制的电磁铁有用呢。 (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 大头针 多。 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 吸引大头针。 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 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答: ) 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初步设计需要加强指导。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学生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下面的探究过程进行方法训练。 通 电 螺 线 管 的 磁 场 手电筒通电后有没有产生磁场。 那它能不能吸引铁钉(不能),那是为什么呢。 用手演示导线的绕制方法,让学生熟悉两类绕制方法。 通过实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