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欢乐的鼓声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师:佤族人民能歌善舞。 在西盟、 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房中放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 “ 拉木鼓 ” ,人们不 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 我们今天要学的 “ 木鼓歌 ” 就是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教师播放歌曲(出示课题)录音。 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 XX XX / X 0 / X 0 / XX XX / XX X / XX XX /X 0/ 学习歌曲第 14 小节的旋律:注意 歌曲中的休止符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学习第 912 小节的旋律。 学习第 1318 小节的旋律。 反复练习第 918 小节。 学习第 1921 小节,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第 2328 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 62, 2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教师:播放第二段歌曲。 学生听录音,加深印象。 分组练习展示。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设计伴。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欢乐的鼓声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便告于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才会感觉那么悠远,绵长,听到《走西口》才会让人肝肠寸断。 青海是 江、河之源,冰川晶莹、湖泊如镜、万涓清流。 草原绿茵如毯、油菜如金、牛羊如云。 这块净土,孕育了无数优美的民歌,也孕育出王骆宾这样的民歌之子。 那么,接下来,我们听一首青海的民歌 —— 《上去高山望平川》,首先我们听一个用正常的 普通话 音乐形式来演唱的版本。 (放音乐)然后再放一个版本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维吾尔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 二、揭示课题: 有一首歌叫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 , 今天我们 一 起来学习 它。 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绪。 节奏练习 2/4 ① ︱ 0︱ ︱ — ‖ 五十 六个 民族, 五十六朵 花
四条旋律,可是顺序被打乱了,你们的任务是帮老师排排顺序。 谁愿意。 (请四名学生到前面,分别拿一条旋律)下面的同学都是裁判,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 师:大家注意 ,四条旋律中有两条旋律是相同的,请拿着相 同旋律的同学站出来,也就是说在这段音乐中这条旋律会出现两次,请 x 注意听第一次,请 y 注意听第二次。 另外两条旋律的节奏基本相同,但在音高上有 变化 ,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对。
生 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 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 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 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 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这段小调音乐在这部剧中要多次出现,但在每一次出现时都应该做出一些变化来,做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变化。 我们排练过程中请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去思考。 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音乐剧。 三、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1.请同学们看音乐剧《猫》录像片段 思考:出自哪一部剧。 在上演音乐剧时,除了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或方法来增强表现的效果。 2.生答
这么壮观的母亲河,你们喜欢吗。 为之自豪吗。 (生答) 好, 接下来呢,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去赞美母亲河,歌唱母亲河,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曲调,节拍,演唱速度 ,请同学们打开音乐教材 13 页,有感情的齐读两段歌词。 (同学们读得很好,咬字清晰,感情真挚。 ) :这首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人们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