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上认识整时说课稿内容摘要:
用。 这样引出课题。 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 二 层: 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 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 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 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层: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 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 3 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 1。人教版一上认识整时说课稿
相关推荐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 嘴巴上面有什么。 ” 同这们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
针从 12走到 6 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是几分钟。 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汇报板书: 60 分。 ③初步感知 1 分钟的长短 教师指导学生找准脉搏,看 1 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填在书上,体会 1 分钟的长短。 ④总结归纳:分针走过一个小格是 1 分钟。 走过 5个小格是 5 分钟,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钟。 ( 2)认识“时”。 ①观察时针,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时针是表示几时的
【学习过程】 (一)普读求新(学生读课文,填写下表) 官渡、赤壁之战表格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意义 合作探究: p103 动脑筋 思考: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何失败。 p104 动脑筋 赤壁之战后,军阀地盘分布 曹操: ;孙权: ,刘备:
1 元 3 角=( )角 四、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1元 5角 ( ) 15 角 13 角 ( ) 1 元 3 角 1元 5角 ( ) 15角 14 角 ( ) 1 元 16 角 ( ) 1角 6分 13 角 ( ) 1 元 3 角 5. 20 元 ( ) 元
齐读算式。 3.解决“踢毽的和 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 (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 9 人,跳远的有 6 人 ( 3)教师口述: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 9 人与跳远的 6 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 9+6。 (板书出算式) (
欢的图形。 教学数序: 师:先在计数器上拨 1 个 学生边听边想 齐读数并找出学具中的数卡 6 和 7。 6 像哨子, 7 像镰刀 自己数出来,摆在桌子上。 摆一摆,同桌互相欣赏。 边看边读。 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亲自感知 5 多1 是 6, 6 多 1 是 7。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加深 7 的认识。 谁会从 1 数到 7,从 7 数到 1。 珠 子,依次拨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