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上与诗同行四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这首诗让李白也感到自愧不如。 二、探究诗意 品味《黄鹤楼》全诗。 理解诗意:传说中的那个仙人子安骑着黄鹤早已飞走了,这里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个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过去了,这楼上一直是这么冷落、寂寞,只有空中的白云在这里漂浮缭绕。 今天是个阳光明丽的天气,隔江眺望,汉阳的树木显得是那么清晰,如同近在眼前;鹦鹉洲上则是一片葱茏,茂盛的情操把这块沙洲严严实实地覆盖着。 登高望远,眼前这一 派景象,勾起我思乡的愁绪,这时,夕阳西下,暮霭升腾,江面上烟波浩渺,我的家长又在哪儿呢。 前人评诗。 ( 1)宋代著名文学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崔颢的《黄鹤楼》评论说:“唐人七言律诗,当此以为第一。 ” ( 2)清代的沈德潜说它:“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法,遂擅千古之奇。 ” ( 3)李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背景补充:黄鹤楼上自从有了崔颢的这首诗,后来的好多诗人都不敢把自己的诗和崔颢的这首《黄鹤楼》题在一起。 三、诗坛佳话 李白心事:李白看到崔颢的诗题在墙壁上,他自叹不如,终于放下了笔。 但是,对于久负盛名的诗人李白来说,这总是一件遗憾的事。 诗人轶事:据说后来李白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做了一首《鹦鹉洲》,但是缺乏新意。 清代的纪昀对李白《鹦鹉洲》评论说:“虽效之,而实多不及。 ” 金陵漫游:天宝年间,李白漫游金陵的凤凰台,想到历史的兴衰和自己仕途的种种坎坷,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于是,他依用崔颢在《黄鹤楼》中的原韵,题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 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诗歌特色:李白的这首诗含义深刻,气势雄浑,足可以和崔颢的《黄鹤楼》相媲美。 方四评论说:“两首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宋代张表臣则认为:“金陵凤凰台,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 小结:李白服善不服输,在仿学中有所创新,这种精神连同他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一并传为诗坛佳话。 第三课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