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上第16课论语八则ppt课件内容摘要:

而 识 之,学 而不 厌 ,诲人不 倦 ,何有于我哉。 ‛ 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3.而: 4.厌: 满足。 教导。 5.诲: 1.默: 默默地。 2.识: zh236。 ,记忆,记住。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七) 子曰: ‚ 三 人行,必有我 师焉 ;择 其善 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2.焉: 兼词,的人。 3.师: 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4.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 5.其: 其中,他们。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6.善: 优点。 (八) 子曰: ‚ 不 愤 不 启 ,不 悱 不发。 举一 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 也。 ‛ 5.复: 再。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 1.愤: 想弄明白却不能。 2.启: 开导,启发。 3.悱: 想说却不能。 4.隅: 方角,角落。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表示顺接 表示转折 表示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