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233实习作业内容摘要:

二是究竟分成多少类合适。 这两个问题都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和数据本身的意义来确定。 统计上对此提出了一套程序化的方法: ( 1)选择一种确定接近程度的方法,最直接的就 是点之间的距离,我们上面的分析即是基于此;(不同的方法将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 2)设要分类的对象有 n 个;我们以这 n 个对象分成 n 类开始,按所选择的方法确定这 n个对象两两的接近程度度量值,将最接近的两个对象合并为一类,如此我们得到了至多n1类; ( 3)确定类与类之间接近程度的方法; ( 4)对 n1类重复步骤( 2),如此下去到完全归为一类止。 至于究竟分成多少类合适,需要分析者根据所讨论的问题来决定。 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对几种分类方案进行比较后,再加以 选择。 ( 2)为了研究某种新药的副作用(如恶心等),给 50位患者服用此新药,另外 50位患者服用安慰剂,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副作用 药物 有 无 合计 新药 15 35 50 安慰剂 4 46 50 合计 19 81 100 请问服用新药是否可产生副作用。 问题 (2)的分析 : 假定服用新药与产生副作用没有关联 .那么,首先要给“没有关联”下一个“能够操作”的定义。 根据直观的经验,在服用新药与产生副作用的情形下,这个定义可以是这样的:如果服用新药与产生副作用没有关联,就意味着,无论服用新药与否,产生副作用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就此例题而言: .)( 全体实验者产生副作用P ,)( 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