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案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理概括能力。 通过实验探 ◆ 探究活动 2: 利用实验器材探究 ,若想 获得持续电流 需 满足什么条件。 5.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 思考 、 实验 、 总结 究,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推理概括能 力。 二 、电路的构成 1. 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电路。 (1)生活中的用电器: (2)各种开关: 2. 电路中 各元件的作用: 观察、 联系 生活 实际 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和各种开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 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器。 2. 断路(开路):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流过,这种情况叫断路。 3. 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通路 开路 (断路 ) 短路 接通的电路。 断开的电路。 (断开指断开开 关、导线松脱、 电灯等烧 坏„„ )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 电路中有电流, 通常能供用电器正常工件。 电路中无电流。 电路会有极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观察、 思考、 联系 生活 实际。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案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 (- 5) +( ) =- 2 得出 (- 5) +( +3) =- 2 所以得到(- 2)-(- 5) =+3 而 (- 2) +( +5) =+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 数的相反数。 三、 法则的应用: 例 1:先做笔算 ,再用计数器检验。 ( 1)( - 34) - (
问题 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 3厘米, 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 3 2=- 6(厘 米) ② 答:上升 6厘米 (即下降 6厘米 ). 引导学生 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 论 , 3 (2)=。 (3) (2)=。 (学生答 ) 把 3 (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 数“ 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 2”
.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 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 3”接线柱。 什么情况下使用“
∵数轴上到 原点的距离等于 4 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 ,即表示+ 4 的点 P 和表示 - 4 的点 M ∴绝对值等于 4 的数是+ 4 和- 4 注意 :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练习本:做书上 16 页课内练习 4 两题 . 四、归纳小结 K]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知识。 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由学生自行总结在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中的体会 . 五、课后作业 ]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 重点 引导学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由于距离革命的年代有些远了,学生对有关革命的诗文有抵触的情绪,导致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因此,我把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