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中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132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解平移法,掌握五点法做余弦函数图象,利用余弦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研究余弦函数的性质,并解决简单余弦函数问题; 2.类比正弦函数性质获得余弦函数的性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3.通过类比、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探究新知的能力,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其一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什么,其二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学会了什么。 环节二 阅读自学 合作共赢 (一) 知识回顾: 1.正弦函 数作图的方法是什么。 2.正弦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二)自学探究 问题一: 如何得出余弦函数 cos ( )y x x R的图象。 问题二: 五点法做余弦函数图像。 问题三:余弦曲线。 问题四:余弦函数定义域、值域。 问题五:余弦函数的周期。 问题六: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 问题七:余弦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 sinyx cosyx 图形 定义域 值域 最值 周期 奇偶性 单调性 对称性 【学生活动】:类比正弦函数的学习,课前用 20分钟的时间,解决环节二的问题。 然后阅读课本第 5153页再次完善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先学,才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 老师才知道课上该如何教,从而根据学情确定教的内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环节三 师生互动 共同提高 知识梳理: ( 1)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找其他小组的学生解决。 ( 2)老师预设以下问题: ①在用几何法作余弦函数图象时 如何平移余弦线。 ②余弦函数的周期有几种方法给出。 ③找出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异同点。 【 学生活动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本组内先 “ 强帮弱 ” 、 “ 兵教兵 ” 的讨论再集体讨论。 统一答案后准备展示和点评。 【 教师活动 】 :在教室进行巡视并展示: ( 1)讨论目标:每位同学都能对每个问题达成较统一的解题思路; 每一个同学能总结出各类题型的规律。 ( 2)讨论题目及时间:请同学们用。20xx高中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132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3. 根据列举法的定义,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的五岳能组成集合吗。 若能,试用列举法表示出来 . (2)你能用列举法表示 “ 不大于 200的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 吗。 (3)在 (l), (2)的基础上,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4. 描述法表示集合 请观察下列给出的两个问题,根据描述法 的定义,探究以下问题: ① 不等式 的解集; ② 绝对值小于 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
【解析】元素与集合之间只存在 “ ∈ ” 与 “ ∉” 的关系,故 1∈ A正确 . 2. B 【解析】由 x- 2< 3得 x< 5,又 ,所以 x= 1, 2, 3, 4,即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1, 2, 3, 4}. 3. D 【解析】对于 ① ,由于 x∈ N,而- 1∉N,故 ① 错误;对于 ② ,由于 “{ }” 本身就具有 “ 全部 ” 、 “ 所有 ” 的意思
)对于集合 , , ,若 , 则 吗。 (4) 有没有真子集。 有没有真子集。 【教师点拨】 1. 对子集含义的两点说明 (1)“ 是 的子集 ” 的含义是:集合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中的元素 . (2)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 . 2. 对真子集、空集的三点说明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2)对于集合 , , ,如果 , ,那么 (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不能认为
热门的淘宝网,它可是最大的网上购物商场哦,从服饰到食品,从数码到家居,可谓样样不缺。 老师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们学校科学组的同学们在周边地区找不到蚕宝宝的情况下,居然就在淘宝网上买到了可爱的蚕宝宝,使观察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休闲娱乐 利用网络还可以 休闲娱乐 呢。 譬如说„„(请多位同学说说) ★看来网络可以调节我们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给我们带来快乐。 关于网络我们聊了这么多,你有何感想。
美 术 活 动二 :了解你的老师 ——老师访谈(见教材 P44页表格)(学生填写) 教师讲述: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信息时代的老师 培养人格的老师(板书) 活动三 :信息时代的老师 ——信息技术会取代老师的作用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 想一想,说一说: (
手法运用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模拟片段操作改进几个步骤来掌握这两种手法的运用。 为实现课案目标,我在学生熟读课文、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时简单回忆第一课时所讲要点,重点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思维操作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灵感诱发法、直观教学法和操作训练法,并注重教师示范。 二、学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