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中秋节内容摘要:

皓月 ”。 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 “ 赏月 ” 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 “ 民间拜月 ” 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 在古代有 “ 秋暮夕月 ” 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兔儿爷 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 《 花王阁剩稿 》 : “ 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 到了 清代 ,兔儿爷 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 麒麟 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 “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 “ 刮打刮打嘴 ” ,更讨人喜欢。 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 玩花灯 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 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当然,中秋没有像 元宵节 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 花灯  早在北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