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t下载内容摘要:
布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筹办的与文化教育有关的事情是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 B.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C.京师同文馆的创办 D.北洋舰队的创办 以下活动中,由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①改组军机处 ②创办企业 ③筹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 ①北洋海军②南海海军③东海海军④福建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 1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1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坚强利炮的威力是在下列哪些事件的哪击下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太平天国运动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以下是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创办近代军工企业 C.开办民办工业 D.维护封建统治 1洋务运动兴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企业 B.辅助军事工业,维护清朝统治 C.让全国人民富裕起来 D.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1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在上述观点指导下,李鸿章创办了 A.近代军事工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 “ 自强 ” 、 “ 求富 ” 的目的 1在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 A.培养人才 B.创办军事工业 C.筹划海防 D.创办民用工业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 《 同治夷务 》 中说: “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 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 19世纪 80年代,清政府在战争中需要的枪支弹药、船只不可能来自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安庆内军械所 2要了解湖北钢铁业的历史,可以查阅下列哪个企业的资料 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2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万两 (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万匹。 ”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5 、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 “ 近代化的探索 ”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曾国藩等人以 “ 自强 ” 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公车上书 背景: 1895年春, 《 马关条约 》 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 公车上书 ” 影响: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达到拒和和变法的目的 ,但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 序幕 . 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1898年 6月 9月(103天 )维新变法运动高潮 标志 :光绪帝颁布 “ 明定国是 ” 诏书 ,宣布变法 .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 由于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结果 : 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 失败原因: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 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维新评价: 虽然它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戊戌变法的失败 说明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 《 马关条约 》 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A. 1894年 B. 1895年 C. 1897年 D. 1898年 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 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A.商鞅变法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光绪维新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 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 公车上书 ” 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政府腐朽统治 D. 《 马关条约 》 的签订 “ 公车上书 ” 里提出要 “ 变法 ” ,这里的 “ 变法 ” 是指要建立 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1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1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兴办新式学堂 1 1895—— 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 百日维新 ” 指的是 A.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 B.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 C.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 • 狭义 ,指是由 1911年 10月 10日爆发武昌起义,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 广义 ,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在檀香山) 1905年组建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 同盟会 ( 在日本东京 ) 提出 “ 三民主义 ” ,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 识记 时间 1905年 8月 地点 东京 政治纲领 驱除 鞑 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旗帜 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 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革命目的: 民族主义 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 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 核心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 民生主义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 “ 天下田应为天下人同耕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与发展: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革命纲领 中华民国的成立 1. 时间: 1912年 1月 1日 ,民国元年 依次类推 减法注意 2. 地点:南京 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ppt下载
相关推荐
道人类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只有把这种认识放在对客观对象的改造实践中去检验。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 2】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探究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2)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相关 链 接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 22元增加到 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一 亩亩产 3215斤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立 谷子跃 过万斤 观察下列漫画,思考: 件。 人民公社的特点 : 公社社员出工之前点名 广东社会在公社饭堂吃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害处。 国民经济的调整。 结果如何。 课堂练习与反馈 选一选 说:“那时我们都到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可是吃了几个月就没有粮了。 ”这个情景可能会出现在哪一年呢。 ( )
人民日报 》 1958年元旦社论,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 总路线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议 一 议 20世纪 50年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怎
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反映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包括新老照片、图片、报刊、书籍等,以及过去的购物票证和衣服用品等。 将收集的资料图片、视频进行课件合成和整理。 粮票的历史 • 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 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 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