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21比例的认识word说课稿内容摘要:
的能力共同发展。 教材编写体例: 六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目录、四个主体章节包括:图形与几何内容安排的是第一单元的《圆柱与圆锥》和第三单元的《图形的运动》。 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二单元的《比例》和第四单元的《正比例与反 比例》。 除此之外还有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数学好玩。 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二单元《比例》的第一节内容《比例的认识》。 本节课依然按“情境 +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 教材出示“图片像不像”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比例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问题串的提出围绕图像长和宽的比例,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存在比例。 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 ?怎样得两张图片不像。 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认识比例这一概念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写出调制蜂蜜水的比例。 这个 过程可以由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与同伴交流。 同学间分享不同的想法,还能体现个性化的思考。 在认识并学会写比例之后在试一试当中又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观察比例让学生发现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向之积。 这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提升,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对比例的理解。 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达到巩固拓展提高的目的。 内容结构 教材第二单元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四个内容。 本节课是第一个内容。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知识的横向整合 本单元知 识与已经学习过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 这个单元中还设计了“物物交换”“设计巨人教室”等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使数与代数知识和图形与几何内容相整合。 使学生能。20xx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21比例的认识word说课稿
相关推荐
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 ?(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 )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 2 倍。 (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 ?(一个图形按 2∶ 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 2 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 出示第二问题。 (1)如果把三角形按 1∶ 3 缩小
小数的加减做铺垫。 二、 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图。 学生独立思考。 么数学问题吗。 你能列出算式吗。 三、探究小数进位、退位加减法。 解决 += —= 6— =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 =。 这个式子和刚 才的又有什么不同。 让独立完成 的竖式计算。 学生思考: 提示:看看是否可以用学过的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这个问题。 去掉小数点后是多少。 在整数加减法中,出现这种问题怎样解决。 请
7x247。 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2x 90y90=9090y 80y90=70247。 30 78y+2y=160 884x=802x (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20 千米,汽车每小时 a 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 6 千米。 _________ 16 人,男生 56 人,女生 x人。
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啊。 学生有的说单手投得远,有的说双手投得远,还有同学说一样远。 有同学对第一活动小组 7 名同学的投球情况进行了统计。 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从表中你能比较出哪种投球方式远吗。 可以但比较困难。 同学们都知道用条形统计图示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条形统计统计图的方式表示这两组数据吗。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试着画一画。
积 ( 1)每组拿出一块石块,小组相互讨论,你们组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准备怎样进行测量呢 ? ( 2)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并回答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呢。 ( 3)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测量方法。 ( 4)各小组到讲台前自选测量工具,开始测量,看看哪组的同学合作的最默契,测量的最快。 ( 5)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 三、展示答疑 四、拓展提高
题。 活动二、 思考并解决 “ 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 1)路程 247。 速度 =时间,所以,先算出两人的速度和,就可以用“ 路程 247。 速度 ” 求出相遇所用的时间。 ( 2)我们小组列出综合算式: 840247。 ( 70+50) =7,比他们小组的方法简单。 ( 3)用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出发后 X 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 70X 米,笑笑走了 50X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