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第10讲碳的氧化物内容摘要:
CO3)。 中小学课件 考点训练 中小学课件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 1 . ( 201 4 苏州 )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 .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 .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中小学课件 解析: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故 A 错误;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 B 错误;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故 C 正确;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引发酸雨,不是二氧化碳,故 D 错误。 答案 : C 【点评】 本题 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中小学课件 2 . ( 20 14 重庆 )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 A .水分子间的间隔 B .水分子运动速率 C .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中小学课件 解析: 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当撒布开后会在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水分子的间隔减小,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二氧化碳由固体变为气体,但二氧化碳分子本身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 D 中小学课件 3 . ( 201 4 重庆 )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中小学课件 ① 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 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 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 CO2不支持燃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 通过实验 1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通过实验 2 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酸 —— 碳酸,这 2 个实验都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也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答案 : B 中小学课件 【点评】 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通到酸碱指示剂中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中小学课件 4 . ( 201 4 莱芜 ) 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解析: A 图示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 A 错误; B 图示为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进气导管未伸入浓硫酸中,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通过浓硫酸,未达到干燥的目的,故 B 错误; C 图示为气体的收集装置,集气瓶瓶口向下,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C 错误; 中小学课件 图示为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伸入溶液中的导管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 D 正确。 答案 : D 中小学课件 【点评】 根据制取气体反应所使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中小学课件 5 . ( 20 14 遵义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D ) A .稀有 气体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中小学课件 6 . ( 20 14 龙东 )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 . CO 和 CO2都具有还原性 C . CO 和 CO2都能用于灭火 D . CO2可作为气体肥料 中小学课件 解析: CO2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作为气体肥料。 金刚石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石墨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CO 具有还原性, CO2不具有还原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CO 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 A 、 B 、 C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 D 中小学课件 7 . ( 20 14 济 南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 .干冰可用作环保制冷剂 B .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 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室内洒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中小学课件 解析: 干冰升华时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升华后无残留,所以干冰可用作环保制冷剂,故 A 合理;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所以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故 B 合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并且小苏打无毒、无害,故 C 合理;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洒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人教版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第10讲碳的氧化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