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部分专题三探究性试题内容摘要:
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请根据上面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20 ℃ )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 方程式 除去 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 样品溶于水配 成溶液,滴加 适量的 _____ ________溶 液,充分反应 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氯化钡 (或硝酸钡 )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或 Na2CO3+ Ba(NO3)2 BaCO3↓+2NaNO3]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 方程式 检验是否 含有氢氧 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 氢氧化钠 溶液变红 二、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例 (’ 15许昌模拟 )为了探究碳酸钠和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 】 所得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 作出猜想 】 猜想 Ⅰ :溶质是 NaOH、 Ca(OH)2猜想Ⅱ :溶质是 NaOH、 Na2CO3猜想 Ⅲ :溶质是 ______。 你做出猜想 Ⅲ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NaOH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过程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 产生 猜想 Ⅱ 不成立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 溶液 _______ _______ 猜想 Ⅰ 成立。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 有白色 沉淀生成 Ca(OH)2+Na2CO3 CaCO3↓+2NaOH 【 拓展反思 】 操作②中通入气体物质 ______ (写化学式 )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 CO2 【 解析 】【 作出猜想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只有氢氧化钠,若碳酸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 实验过程 】 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所以往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钠,则猜想 Ⅱ 不成立;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往样品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钙,猜想 Ⅰ 成立。 【 拓展反思 】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验证猜想 Ⅰ 成立,除往样品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外,也可向样品中通入二氧化碳,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 1. 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存在两种情况: ①生成物;②一种过量的反应物 (因为两种反应物会发 生反应,所以不能同时存在 )。 如: A+B→ C+D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 C+D 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 C+D、 A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 C+D、 B 方案指导 注意:生成物如果对反应物的检验造成干扰,则需要先除去生成物,再进行检验。 2. 反应后成分的检验 ①生成物 C和 D是一定存在的,无需检验。 A现象 Ⅰ B现象 Ⅱ ② 反应物的检验 针对训练 (’ 15齐齐哈尔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2HCl MgCl2+H2↑ (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 猜想 】 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 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 你的猜想:溶质为 ________________。 (3)【 讨论。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部分专题三探究性试题
相关推荐
C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作干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图 2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 则甲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 Ca(OH)2 CaCO3 【 解析 】 (3)丙能作干燥剂,可推测丙为 CaO,根据甲和乙中都含有碳元素,可推知甲是
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 t1 ℃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 t2 ℃ 时, 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 t1 ℃ 时, 100 g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 5 g 答案: D 中小学课件 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中小学课件 (
填 “ 大 ” 或“ 小 ” )。 延展 大 【 解析 】 (1)金属具有延展性,既可以拉成丝也可以做成薄片。 (2)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成分的纯金属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 Cu(NO3)2和 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
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A .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 子 B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4 C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2 个电子上 D .该原子核由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构成 答案 : D 中小学课件 4 .下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A .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3 个电子 B
个 质原 子 的 量一 碳 原 子 量 的【 易错警示 】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 l” ,不是 “ g” ,通常省略不写。 (3)近似计算公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_______上,相对原子质量 ≈ _______+ _______。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核 4. 离子 (1)概念 : ________的原子 (或原子团 )。 (2)分类 离子 阳离子:带 _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
汞 (Hg)、铅 (Pb)、镉 (Cd)、铬 (Cr)、砷 (As)。 物质 危害 生活中常见事例 一氧化碳 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煤气中毒,碳的不完全燃烧,香烟的烟气 黄曲霉毒素(2020年 T6D) 损害人体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 霉变的大米、花生等食物 甲醛 (2020年 T6C、2020年 T4B) 使蛋白质变性 用甲醛浸泡水产品 亚硝酸钠 有毒,致癌物质 代替食盐腌制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