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第4讲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内容摘要:
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A .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 子 B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4 C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2 个电子上 D .该原子核由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构成 答案 : D 中小学课件 4 .下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A .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3 个电子 B .氯原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 C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l C l2 答案 : B 中小学课件 5 .已知氯化钠中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氯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B .氯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7 C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 D .氯元素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7个电子 中小学课件 6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 ( 每题答案不唯一,请务必写全 ) ( 1) 五氧化二磷分子中的原子 O 、 P。 ( 2) 氯化镁中溶液中的离子 Mg2 +、 Cl-。 ( 3) 化肥硫酸铵中的原子团 NH4+、 SO42 -。 ( 4) 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分子 H2O 、 CO H2CO3。 中小学课件 7 .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 1) 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氯化钠。 (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 ( 填 “ 得到 ” 或 “ 失去 ” )。 中小学课件 ( 3) 下图是 CO 与 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D ( 填序号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⑤ 中小学课件 考点训练 中小学课件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 1 . ( 201 4 雅安 ) 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 .质量增大 B .个数增多 C .间隔增大 D .体积增大 中小学课件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 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 A 、 B 、 D 错误。 答案 : C 中小学课件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中小学课件 2 . ( 2020 临沂 )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B ) A . 好酒不怕巷子深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热胀冷缩 ——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给轮胎打气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中小学课件 3 . ( 201 4 广州 )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中小学课件 解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且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 : 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构成,注重基础,学习中应注意对原子 构成的理解和一些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中小学课件 4 . ( 201 4 泰安 )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中小学课件 解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错误;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如氢分子没有铜原子的质量大, B 错误;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变, C 错误;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 D 正确。 答案 : D 中小学课件 5 . ( 2020 泰安 )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613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5313 1I 和53127I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属于同种元素 中小学课件 解析: 左下角的数都是 53 ,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A 和 D 正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 C 正确,由于左下角的数字相同而左上角的数字不同,所以中子数不同, B 错。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第4讲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
相关推荐
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请根据上面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20 ℃ )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 方程式 除去 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 样品溶于水配 成溶液,滴加 适量的 _____ ________溶 液,充分反应 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C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作干燥剂。 它们之间有如图 2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 则甲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 Ca(OH)2 CaCO3 【 解析 】 (3)丙能作干燥剂,可推测丙为 CaO,根据甲和乙中都含有碳元素,可推知甲是
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中小学课件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 t1 ℃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 t2 ℃ 时, 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 t1 ℃ 时, 100 g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 5 g 答案: D 中小学课件 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中小学课件 (
个 质原 子 的 量一 碳 原 子 量 的【 易错警示 】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 l” ,不是 “ g” ,通常省略不写。 (3)近似计算公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_______上,相对原子质量 ≈ _______+ _______。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核 4. 离子 (1)概念 : ________的原子 (或原子团 )。 (2)分类 离子 阳离子:带 _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
汞 (Hg)、铅 (Pb)、镉 (Cd)、铬 (Cr)、砷 (As)。 物质 危害 生活中常见事例 一氧化碳 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煤气中毒,碳的不完全燃烧,香烟的烟气 黄曲霉毒素(2020年 T6D) 损害人体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 霉变的大米、花生等食物 甲醛 (2020年 T6C、2020年 T4B) 使蛋白质变性 用甲醛浸泡水产品 亚硝酸钠 有毒,致癌物质 代替食盐腌制肉制品
“ 红三角牌 ” 纯碱,获得当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②过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的 NH3和 CO2,生成小苏打 (在该溶液中难溶 )和 NH4Cl(氮肥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苏打 (碳酸氢钠的俗称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