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内容摘要: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天工 开物 》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手工业 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农政全书 》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 水利 、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 的创新研究成果 目标导学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 明长城 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 朗读课文( 79 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 :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 答案提示: ( 1)目的:为了防御 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20xx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相关推荐
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史料解读 材料: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 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 提示 : 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3
然地理特点。 问题 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 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湖泊有何特点。 问题 4:解释地理现象:( 1)藏族的 “ 高原红”。 ( 2)太阳能资源丰富。 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 原因是什么。 学生: 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如有疑问,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 学生在课本
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 出示书第 2 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李林后面是谁。 张宁前面是谁”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 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说一说 (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 (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 后面有几个同学。
: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 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 —— 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 统一中国形势图) 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 :西夏 — 金 — 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讨论 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 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 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 宋代和元代。 ,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 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 春节(古代叫元旦)。 4
含有硫酸盐 C、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氯 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五种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例 12】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