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2酸和碱的反应ppt教案内容摘要:
含有硫酸盐 C、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氯 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五种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例 12】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 pH试纸 测得 pH﹥ 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C 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 D 少量硫酸铜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不一定恰好中和 【例 13】 右图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H+ 和 OH- 结合生成 H2O C.反应前后数量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Na+ 、 Cl- 和 H2O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 14】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反应原理的是 ( ) ①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 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 分泌出蚁酸 ) 止痒; ③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例 15】 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 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A.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装氧化铜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例 16】 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 1)它们水溶液的 pH都 _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_______________反应。 (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________。 ( 5)请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1】 酸碱盐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题 2】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 关的是 (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服用含 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 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题 3】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旧呈现红色的是 ( ) A、稀硫酸 B、氯化铜溶液 C、稀盐酸 D、碳酸钠溶液 【题 4】 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学案提升 — B 版 盐酸 酚酞 石蕊 二氧化碳 【题 5】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碳酸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 氢氧化钠固体除 去 二氧化碳 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来 %源 :中国教育 amp。 出版网^@] 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D.用稀盐酸除去 铜 粉中混有的少量 铁 粉 [来 ^源 @amp。 :%中 ~教网 ] 【题 6】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B 【题 7】 如 下 图所示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 甲 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 (或放入 )乙 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 则 甲乙两种物质 可能是 甲 乙 A 稀硫酸 铜片 B 双氧水 MnO2 C 稀盐酸 锌 粉 D NaOH溶液 CO2 【题 8】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向 稀硫酸 中 滴入几滴 NaOH溶液,再滴加 CuSO4溶液 ,不一定有蓝色 沉淀 生成 D.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 , 一定 能 闻到刺激性气味 【题 9】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 盐酸,得到如右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 a点到 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 C. b点时, HCl与 NaOH恰好完全反应 D. b点到 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 【题 10】 下图是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盐酸的曲线图。 纵坐标能表示的意义是 A. 溶液温度变化 B.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C. 溶液中水的质量 D. 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 【题 11】 下列 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 叙述 关系 正确的是 (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 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题 12】 小黎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 1) 如右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氢氧化钠。20xx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2酸和碱的反应ppt教案
相关推荐
讨论 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 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 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 宋代和元代。 ,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 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 春节(古代叫元旦)。 4
: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 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 —— 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 统一中国形势图) 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 :西夏 — 金 — 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天工 开物 》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手工业 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农政全书 》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 水利 、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
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后,阴、阳两种离子定向移动,可形成电流 注意: ①、溶液的导电性, 与单位体积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②、不论是什么溶液,整个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一定相等,即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例 1含少量杂质的工业盐酸样品
占人体质量的 2%,其中 99%以上存在于骨骼中, 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体液中的钙有 3种形式,即离子钙、有机酸复合的扩散性钙复合物和蛋白质结合钙。 每日食中钙的供给量 组别 钙的供给 量 /mg 组别 钙的供给量 /mg 婴幼儿 青少年 成年人 400~ 800 1 000~ 1 200 800 母乳期 绝经妇女 老年人 1 000~ 2 000 1 200~ 1 500 1
为六的可拆装的烃的球棍模型分别安装成直链、支链、环状等结构让学 生观看,并指出若用氯原子换掉一个不同位置的 H原子,便又是一种新的物质。 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 [讲解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 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 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