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3有机合成材料ppt教案内容摘要:
为六的可拆装的烃的球棍模型分别安装成直链、支链、环状等结构让学 生观看,并指出若用氯原子换掉一个不同位置的 H原子,便又是一种新的物质。 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 [讲解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 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 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板书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 [过渡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但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数量有限,远不 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需求。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应运而生,简称合成材料。 [板书 ]二、有机合成材料 [讲解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从此,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在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 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板书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讲解 ]由于合成材料的原料丰富易得、制造加工简单、性能千变万化, (如用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空气等为原料,通过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可制得多种多样、性能各异的合成材料。 )所以,合成材料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引导学生看图 12— 13(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 )] [讲解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 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手拉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引导学生看图 12— 14(聚乙烯分子模型 )] [转折 ]我们刚才看到的聚乙烯高分子,是很长的链状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合成材料高分子都是长链状的,有的还可以结合成网状。 [引导学生看图 12— 15(高分子结构示意图 )] [讲解 ]高分子的结构不一样,其形成物质的性质就不一样。 如链状结构的聚乙烯塑料与网状结构的酚醛塑料 (俗称电木 )的性质就不相同。 [学生做实验 12- 1]加热聚乙烯塑料碎片。 现象: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时又熔化。 [讲解 ]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塑料的这种性质叫热塑性。 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若我们给酚醛塑料加热,其只能烧焦而不能熔化,我们把这种性质叫热固性。 [板书 ]1.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20xx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3有机合成材料ppt教案
相关推荐
占人体质量的 2%,其中 99%以上存在于骨骼中, 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体液中的钙有 3种形式,即离子钙、有机酸复合的扩散性钙复合物和蛋白质结合钙。 每日食中钙的供给量 组别 钙的供给 量 /mg 组别 钙的供给量 /mg 婴幼儿 青少年 成年人 400~ 800 1 000~ 1 200 800 母乳期 绝经妇女 老年人 1 000~ 2 000 1 200~ 1 500 1
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后,阴、阳两种离子定向移动,可形成电流 注意: ①、溶液的导电性, 与单位体积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②、不论是什么溶液,整个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一定相等,即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例 1含少量杂质的工业盐酸样品
含有硫酸盐 C、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氯 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五种溶液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例 12】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
11 镁与盐酸的反应 锌与盐酸的反应 铁与盐酸的反应 铜与盐酸的反应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锌 铁 铜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 8 12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顺序: Mg> Al> Fe, Cu> Au 学生思考并做题 [思考回答 ]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 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 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讲解
克。 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 下面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 教师:好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实验小组已经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一步操作:装瓶,贴签。 注意:你认为在标签上要注明什么。 学生: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 量分数。 (学生进行操作) 教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