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25荆轲刺秦王word精品教案内容摘要:

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 5)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 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 8)、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 9)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 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 11)、倚柱而笑,箕距 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文言特殊句式】 A、介词结构后置句 ( 1)、秦王购 之(以)金千金,邑万家 ( 2)、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 3)、燕王拜送于庭 ( 4)、使毕使于前 B、省略句 ( 1)、秦王购之(以)金千金,邑万家 ( 2)、今闻(秦)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 ( 3)、太子闻之,驰往,伏(于)尸而哭 ( 4)、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以)百金 ( 5)、以(之)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 6)、欲与(之)俱(往),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 7)、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 8)、愿举国为内臣,比(于)诸侯之列 ( 9)、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 10)、使(之)毕 使于前 ( 11) 、而 ( 按 ) 秦法 ,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 , 不得持尺兵 (12)、吾每念 ( 之 ), 常痛于骨髓 ( 13)、顷之(荆轲)未发 C、判断句 (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3) 、仆所以留者 , 待吾客与俱。 ( 4) 、事所以不成者 , 乃欲以生劫之。 D、定语后置句 ( 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3)、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E、被动句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然则将军之仇 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F、固定句式 ( 1)、为之奈何。 “为……何。 ”译为 “对……怎么办呢。 ” 五、能力提升 请同学讲述本文的故事。 分小组讨论:根据故事发展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开端( 12):行刺缘起 发展( 39):行刺准备 高潮( 1017):廷刺秦王 结局( 18): 荆轲被斩 六、分析鉴赏 师生齐读第一段,找出六个动词,提问: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端写行刺的缘起,文章一开始就连用 “破 ”“虏 ”“收 ”“进 ”“略 ”“至 ”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 得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提问:荆轲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提出刺秦王的计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写太子丹 “不忍 ”,有什么作用。 明确:荆轲在燕国危难之际,毅然回答,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体现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然而, “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 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 “樊将军首 ”和 “燕督亢之地图 ”不可。 主人公一亮相,就表现出他的勇而多谋及具 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 而他是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根深。 太子的 “不忍 ”,反衬了荆轲的智谋非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生默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刺秦之前,荆轲和太子分别作了哪些准备。 明确 :荆 轲 头图取信、待客同行 太子丹 药淬匕首、武阳为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