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25荆轲刺秦王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答案: 1. C、 E 析: A. 反→返; B. 还→环; D. 振→震; F. 卒→猝; G. 说→悦 2. 析: A. 涕: B. 币: C. 穷困: D. 提: 3. D 析: A. 亢 k224。 ng B. 懦 nu242。 C. 淬 cu236。 ,杵 chǔ 4. 顾 ① 只是,不过;② 回头 辞 ① 辞别;② 推辞 微 ① 假如,没有;② 暗暗地 引 ① 身子向上起;② 举起 发 ① 打开;② 出发 就 ① 成功,成;② 靠近,登上 析: 积累文言词汇,注意区别词语含义。 5. C 析:皆为名词做动词 6. ( 1)袒露一只臂膀 ( 2)宫廷的侍卫 ( 3)不得志,走投无路 ( 4)宽容,原谅 ( 5)近随,近侍人员 ( 6)殿前的台阶下 ( 7)有德行的人 析: 落实双基,积累文言词语 7. (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报,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 就洗雪了。 ( 2)事情所以不成,只是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凭证来回报燕太子。 析: 翻译时应注意词语释义的准确,例如,“然则”“乃”“欲”“以” 8. ( 1)稍微 ( 2)断 ( 3)跑 ( 4)没有用来„„的办法 析: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9. B 析: 都是“回头”的意思。 10. ( 1)“奉”通“捧” ( 2)“见”通“现” ( 3)“还”通“环” ( 4)“卒”通“猝” ( 5)“振”通“震” 析: 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1. ( 1)以:按照,做 介词 ( 2)之:他,做代词;于:在,做介词 ( 3)因:于是,做连词;之:的,做助词 ( 4)其:他们的,做代词 析: 积累重点虚词的释义,并能举一返三。 12. B 析:考查一词多义。 使做名词时,当“使者”“使命”讲。 使做动词时,当“让”“派”“出使”讲。 “使”②与“者”字构成“者”字短语,是“出使”的意思。 “使”③与“奉”连用,是“使命”的意思。 13. D 析: 考查词多义,多词一义,例句中的“以”与 D句中的“以”都用在目的复句中,当“来”讲。 14. A 析: 翻译时注意语境。 “贱”译成卑贱的,次要的。 是形容词做名词用。 15. B 析: 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注意此句中“婴儿子”即“北宫之女”。 16. B、 C、 E 析: 考查筛选信息,把握文章要点。 第一段写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和百姓情况,然后才问齐王是否健康,表现了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人民生活的思想,认为这是国君治国的基础。 第二段,通过赵威后问两个隐居的贤士是否任用,一个孝女是否“入朝”表达了她主张任用贤人,提倡孝道的治国思想。 【模拟试题】 1.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 1)人不敢与 忤 视( ) ( 2)而右手 揕 其胸( ) ( 3)此臣日夜切齿 拊 心( ) ( 4)乃遂收 盛 樊於期之首( ) ( 5)使工以药 淬 之(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3.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秦王还柱 而 走 ② 图穷 而 匕首见 ③ (秦王)乃 以 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 以 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类型并解释。 ( 1)函封之( ) ( 2)太子迟之( ) ( 3)群臣怪之( )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 1)攻城 略 地( ) ( 2)略 无慕艳意( ) ( 3)燕赵之君,始有远 略 ( ) ( 4)今操芟荑大难, 略 已平矣( )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 1)秦王坐章台 见 相如( ) ( 2)君既若 见 录( ) ( 3)乃遂私 见 樊於期( ) ( 4)而燕国 见 陵之耻除矣( ) 7.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 1)攀将军仰天太息流。20xx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25荆轲刺秦王word导学案
相关推荐
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 5)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 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上:名词作状语
力悬殊,土气不同。 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 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 2.指名认读生字(见前课预习作业),解释
怀故乡”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这位流亡者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 年仅 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 任公先是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数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门的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总不能 自食其言,愧对良知与亡友。 再说
)函陵、 (烛之武)辞曰 (烛之武)许之、 n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n虚词 以、之、也、矣、 六:小结本节课 七:作业 n复习本课所讲文学常识及重 点字词、句式。 n逐字翻译 2段,写在课本空白处。 n背诵 2段,预习 4段。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三四段。 背诵课文。 探讨烛之武的形象 一:复习旧课。 1. 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的时候
贰 (232。 r ):从属二主。 晋 军 函陵,秦 军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 氾南。 氾 南。 军: 进驻,驻扎。 氾 (f224。 n)南: 氾水的南面,与函陵皆属郑地。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国 危 矣,若 使烛之武佚之狐对郑伯说: “ 国家非常危险了,倘若派烛之武 见秦君,师 必 退。 ” 公 从 之。 去见秦君,秦晋一定会退兵。 ” 郑文公听从了他 (的建议 )。
(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3)范增说项羽曰 ( 4)财物无所取 ( 5)沛公居山东时 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文段分析思考 (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 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 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