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内容说明内容摘要:
视机的事例,问题的背景是:电视机厂 3天生产电视机 108台。 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 ( 1) ,照这样计算,半个月能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蓝灵鼠提示:半个月按 15天算吧)教材重点呈现了问题 ( 1) 的解答过程。 首先以学生个性化算法交流的方式给出了三种解答方法和算式。 红红说:先算 1天生产多少台„„列出了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 108247。 3= 36(台), 36 15= 540(台);聪聪的算法和红红的算法一样,只是列成一个算式: 108247。 3 150然后给出了丫丫的特殊算法:先算出半个月里有 5个 3天,再用 108乘 5,给出算式: 15247。 3= 5, 108 5= 540(台)。 这个解题思路比较特殊,计算半个月里有几个 3天,就是看半个月里能生产几个 108台。 结合丫丫的解答方法,大头蛙提问:这个“ 599表示什么意思呢。 强调对这个计算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 接着兔博士提出:你能把丫丫的算法写成一个算式吗。 亮亮说:丫丫的算法列成一个算式要加小括号。 列出算式:108 (15247。 3)。 问题 ( 2) ,照上面的生产情况,完成 9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按学生现在 的计算能力,只能先算出每天生产多少台,才能求出完 成 900台的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给出了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计算两种方式,其中,红红列出了综合算式,并特别强调“先算 108247。 3,要加小括号”。 “练一练”第 1题中的问题 ( 1) ,也可以用特殊方法计算。 例 3的两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都能解答,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有两个。 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是设计有特殊关系的数据,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其中,第二个设计 目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不作解答问题的基本要求。 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结果的空间,然后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突破难点。 如,在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如果有学生想到先算 15天中有几个 3天的方法,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理解“ 599表示 15天中有 5个 3天,也就是说 15天能生产 5个 108台。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种算法,教师要参与交流,说出分析问题的思考过程,可以这样介绍:我发现 15天中有 5个 3天,如果把 3天生产的 108台看作一个整体,只要先算出 15天 中有 5个 3天,再用 108乘 5就可以了,并写出算式: 15247。 3= 5, 108 5= 540(台)。 问题 ( 2) ,首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使学生明白,要先算每天生产的台数,再计算生产 900台需要的天数。 如果有学生提出“看 900台中有多少个 108台,再乘”的想法,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解题思路,然后说明,计算 900247。 108比较复杂,学习使用计算器以后,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第 4课时(教科书 32页、 33。20xx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内容说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