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热学、电学复习课件旧人教版内容摘要:
在- 40℃ 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 A. 4℃ B . 0℃ C .- 40℃ D .略高于- 40℃ 典 型 例 题 2.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 ,示数相同; ,示数较大; ,示数较大; ,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 ℃ ,在沸水中的读数是 ℃。 (l)当它指示的气温是- 6℃ 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2)它在什么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B D 典 型 例 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为 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5.下列过程是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 A.反复折弯的铁丝变热 B. 微波炉将食物烤热 C.通电的灯泡温度升高 D. 放在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凉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热量的单位与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D D D 典 型 例 题 7.关于比热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温度越高,其比热越大 B.物质含有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越大 D.物质的比热与它的质量、温度无关 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冷水中,结果投入乙金属的杯内水温高,这是因为 ( ) A.甲金属的比热大 B. 乙金属的比热大 C.甲、乙的比热相等 D. 两金属的比热无法判断 9.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说明它的 ( ) A.热量减少了 B. 比热变小了 C.机械能减少了 D. 内能减少了 D B D 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能的转化正确的是( ) A.火车过后,铁轨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灶使物体发热是光能转。中考物理复习热学、电学复习课件旧人教版
相关推荐
)当小刚躺到救生圈上面时 ,救生圈刚好完全没在水中 ,则小刚的重力是多少 ? 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800kg的物体 ,在重物上升 ,拉力 F的功率为 2500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物体上升的速度 . 电源压为 8V,小灯泡上标有 ” 6V 3W”的字样 ,当滑片P在正中点时 ,灯泡正常发光 求 :(1)P在中点时 ,通电10min
. 考 题 考题: 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和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不会沸腾 ,稍后也会沸腾 ,但不会沸腾 D 2.大型超市里卖鲜鱼,都将鱼放 在碎冰里,这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 的热,把鱼埋在碎冰里,冰熔化时会 从鱼身上吸热,使鱼的温度降低,起 保鲜作用 实际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你会解释吗。 1. 夏天,地面上洒水降温.
观察 放置 调平 测量 为什么要对被测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天平的量程是否合适(包括称量和感量) 天平的横梁是否平衡 在调节横梁平衡之前应该先将 _________移动的 ______左端的零刻线。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 ,应该如何调节游码 什么情况下可以确定天平的横梁已经平衡。 游码 标尺 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有什么规定。 取用砝码时有什么要求。 读数时有什么要求。 量筒的结构 刻度 单位
G物 液 = 物 (3)悬 浮, F浮 =G物 液 物 (4)漂浮, F浮 =G物 五、计算浮力的方法 定义法: F浮 =F向上 - F向下 测量法: F浮 =G- G视 平衡法: F浮 =G(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时) 公式法: F浮 =G排液 = 液 gv排 练习 : 、 木块投入足够多的水中 , 当它们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比较 ( ) A . 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B . 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C .
选项 C中,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以及 选项 D中,灯对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也都是分别作用在 两个不同的物体 上。 所以 A、 C、 D三个选项中所叙述的两个力都不是平衡力。 说明: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这是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例 一个小球重 2N,以 ,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 1N的拉力。 B
受压面 积来减小压强 .P=F/S是压强的定义公式,可适用于固体、液体、气 体压强的计算,计算时应注意 S是受压面积,而不是物体的底面积,受压面积是指物体 间实际接触的面积 .求压强的一般步骤是:先求压力 F,再求受压面积 S,最后根据 P= F/S求出压强 .在计算题中,要会对压强公式 P=F/S及其变形公式灵活运用 . 课时训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