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上24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内容摘要:

(6)()+(); (7)()+; (8)+(); (9)()+0. 4*. 用“>”或“<”号填空: (1)如果 a> 0, b> 0,那么 a+b ______0; (2)如果 a< 0, b< 0,那么 a+b ______0; (3)如果 a> 0, b< 0, |a|> |b|,那么 a+b ______0; (4)如果 a< 0, b> 0, |a|> |b|,那么 a+b 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 |a|与 |b|表示 a与 b的和: (1)a> 0, b> 0; (2) a< 0, b< 0; (3)a> 0, b< 0, |a|> |b|; (4)a> 0, b< 0, |a|< |b|. 八、板书设计 2. 4有理数的加法( 1)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 例 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九、 教学 后记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 (30 分钟以上 )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 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 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 察、比 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有理数的加法( 2) 一、课题 167。 法( 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 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