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三基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医师三基考试试题 医师三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A 型题】1胸骨角两侧平对 ( D ) 肋 肋D. 第 2 肋 胱三角的标志为 ( E )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细胞比容指血细胞 ( A )A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与血清容积之比 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 A )A 原 原 原 原 原5 降压反射是生理意义主要是 ( E )A降低动脉血压 B 升高动脉血压 C 增强心血管活动D B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B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D )A灭物体上所以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D ) A ) C )解质紊乱早期就易发生循环衰竭( C )儿失钾的最重要原因是 ( B )A B )0。 该患者应诊断为 ( A )吸性碱中毒 B ) C )A神经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氧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属于 ( A )身麻醉前给予患者阿托品,其目的是 ( A )物产生的副作用剂量是 ( E )列哪项不符合“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的目标( C ) 型题】问题 2123A. 余气量 B. 补吸气量C. 潮气量D. 补呼气量E. 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 C )尽力吸入的气量 ( B )尽力呼气的气量 ( D )超敏反应B.型超敏反应C.型超敏反应D. B ) A ) C )27 移植的排斥反应 ( D )问题 2830A. 副反应B. 毒性反应C. 后遗效应D. 停药反应E. B )C )E )【C 型题】问题 3132A. 气管B. 食管C. 两者均是D. C )0 胸椎水平通过膈 ( B )问题 3335A. 支原体B. 衣原体C. 两者均是D. B ) C ) D )【X 型题】 萄糖液同时应用 列有关心脏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善微循环40 肥胖症的主要并发症有 ( A. 糖尿病B. 冠心病C. 高甘油三酯D. 动脉粥样硬化E. 低血压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在直肠肛门部的上段,由 肛瓣 的边缘和 肛柱 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胃齿状线。 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促红细胞生成素 和 雄激素。 3、酸中毒时,H 十使脑组织中 谷氨酸脱氢酶 活性增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氨基丁酸 生成增多。 奈洛尔 ,心房颤动首选药物是 强心苷。 亡程序 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是与 坏死 不同的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 菌 作用 蛋白质。 提出的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 疾病 ,而且要有健全的 身心状态 及 社会适应 能力。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十”,错误的标“一”)1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外膜包裹除关节外的整个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衬覆髓腔的内表面。 ( 十 )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每分钟肺通气量。 (一 )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能通过除菌滤器。 ( 一 )4卡介苗是人工培养的牛分支杆菌的变异菌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 十 ) 波低平并出现 U 波,其次 群变窄,期缩短。 ( 一 )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未测定阴离子(的差值。 ( 一 )7氨茶碱有直接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的作用,还有扩张管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和利尿作用。 ( 十 )G 合成酶,减少 成。 ( 十 )9 一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 )2 缺乏可引起口角炎、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 ( 十 )四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 些抗原或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智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 D 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所引起的骨病。 幼儿常出现肾性佝偻病,成人常表现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 5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 某些药物在 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灭活代谢,促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过程。 五、问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2 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调节酸碱平衡;3 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4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5 维持正常心肌舒缩运动的协调。 肝静脉回流受阻,以致肝淋巴生成增多,静脉高压造成肠壁及肠系膜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大量液体漏入腹腔;3 大量腹水形成后,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继发性水、钠潴留,加重腹水形成;4 肝功能障碍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进腹水形成。 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2 延缓和减少耐药菌的出现;3 对混合感染或不能做细菌性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4 可减少个别药物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来源如何。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七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水。 其来源如下。 1 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前者的主要食物来源于鱼、肉、禽、蛋、奶等,后者主要来源于米、面、玉米、豆及豆制品、薯类等。 2 脂类:来源于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前者主要来源于各种动物的油脂、肥肉及奶油等,后者主要来源于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茶油、棉籽油和椰树油等。 3 糖类:来源于粮谷类、薯类、豆类等食物。 4 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 前者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食用油,后者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和粮谷类食物。 5 无机盐: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来源于各类食物。 6 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蔬菜。 水果和粗粮。 超敏反应特点及常见疾病。 特点为 1 抗原抗体复合物游离于血循环中;2 在特定条件下复合物沉积于某一部位;3 一定有补体参与;4 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 其常见疾病有:1 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2 红斑狼疮:3 类风湿性关节炎;4 实验性局部反应;5 变应性肺泡炎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